考研云平台

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040101教育学原理《教育综合》考研复试精品资料

admin 2024-03-09 17:22:53 考研复试 57 ℃ 考研云平台
考研云平台

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040101教育学原理《教育综合》考研复试精品资料

【电子书】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精品资料

说明:本套考研复试资料由本机构多位高分研究生潜心整理编写,2024年考研复试重要资料。一、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相关真题

1.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回忆版)2016、2018年考研复试真题,暂无答案。

说明:分析复试真题可以把握复试命题风格、明确复试题型、预测复试范围和复试高频考点,提高复试复习效率,复试重要资料。

二、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资料

2.《教育学》考研复试相关资料

(1)《教育学》[笔记+课件+提纲]

①《教育学》考研复试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试复习效率,考研复试重要资料。

②《教育学》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PPT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④《教育学》复试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试复习针对性。

(2)《教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教育学》名词解释精编。

②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教育学》简答题精编。

③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教育学》论述题精编。

说明:本题库涵盖了该复试科目常考题型及重点题型,根据复试考试要求进行了分类整理汇编并给出了详细答案解析,针对性强,是考研复试重要资料。

(3)《教育学》考研复试模拟题[仿真+预测+冲刺]

①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之教育学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复试题型和难度出题,共五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复试重要资料。②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之教育学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复试复习效果检测使用。共五套核心题库,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复试复习重要资料。③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之教育学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考研复试冲刺预测。共五套冲刺预测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最后冲刺重要资料。

3.《中国教育史》考研复试相关资料

(1)《中国教育史》[笔记+课件+提纲]

①《中国教育史》考研复试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试复习效率,考研复试重要资料。

②《中国教育史》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PPT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④《中国教育史》复试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试复习针对性。

(2)《中国教育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中国教育史》简答题精编。

③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中国教育史》论述题精编。

说明:本题库涵盖了该复试科目常考题型及重点题型,根据复试考试要求进行了分类整理汇编并给出了详细答案解析,针对性强,是考研复试重要资料。

(3)《中国教育史》考研复试模拟题[仿真+预测+冲刺]

①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复试题型和难度出题,共五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复试重要资料。②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复试复习效果检测使用。共五套核心题库,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复试复习重要资料。③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考研复试冲刺预测。共五套冲刺预测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最后冲刺重要资料。

4.《教育心理学》考研复试相关资料

(1)《教育心理学》[笔记+课件+提纲]

①《教育心理学》考研复试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试复习效率,考研复试重要资料。

②《教育心理学》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PPT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④《教育心理学》复试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试复习针对性。

(2)《教育心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精编。

②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教育心理学》简答题精编。

③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教育心理学》论述题精编。

说明:本题库涵盖了该复试科目常考题型及重点题型,根据复试考试要求进行了分类整理汇编并给出了详细答案解析,针对性强,是考研复试重要资料。

(3)《教育心理学》考研复试模拟题[仿真+预测+冲刺]

①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复试题型和难度出题,共五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复试重要资料。②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复试复习效果检测使用。共五套核心题库,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复试复习重要资料。

③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说明:考研复试冲刺预测。共五套冲刺预测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最后冲刺重要资料。

5.《外国教育史》考研复试相关资料

(1)《外国教育史》[笔记+课件+提纲]

①《外国教育史》考研复试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试复习效率,考研复试重要资料。

②《外国教育史》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PPT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③《外国教育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含答案)。

说明:按照历年复试重点、复试参考书精心编写,结合考试侧重点和难度使该复习题更具针对性和实战性。④《外国教育史》复试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试复习针对性。

(2)《外国教育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精编。

②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外国教育史》简答题精编。

③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外国教育史》论述题精编。

说明:本题库涵盖了该复试科目常考题型及重点题型,根据复试考试要求进行了分类整理汇编并给出了详细答案解析,针对性强,是考研复试重要资料。

(3)《外国教育史》考研复试模拟题[仿真+预测+冲刺]

①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复试题型和难度出题,共五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复试重要资料。②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复试复习效果检测使用。共五套核心题库,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复试复习重要资料。③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考研复试冲刺预测。共五套冲刺预测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最后冲刺重要资料。

三、复试资料全国统一零售价

6.本套考研复试资料包含以上一、二部分(不含教材),全国统一零售价:[¥]

特别说明:

①本套复试资料由本机构编写组按照考研复试大纲、复试真题(回忆)、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整理收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②复试资料中若含有真题及课件为免费赠送,仅供参考,版权归属学校及制作老师,在此对版权所有者表示感谢,如有异议及不妥,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无条件立即处理!资料若有更新,免费赠送电子版。

四、202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指定/推荐参考书目(资料不包括教材)7.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加试)考研复试参考书

目录

封面............................................1

目录............................................6

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复试备考信息........................14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参考书目..........................14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招生适用院系........................14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历年复试真题汇编...........................15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回忆版)2016年考研复试真题(暂无答案)............15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2018年考研复试真题(暂无答案).................16

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核心笔记......................17

《教育学》考研复试核心笔记................................17

第1章教育的概念...................................17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7

考研核心笔记.....................................17

第2章教育与人的发展.................................2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2

考研核心笔记.....................................22

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展.................................30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30

考研核心笔记.....................................30

第4章教育目的....................................3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35

考研核心笔记.....................................35

第5章教育制度....................................4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45

考研核心笔记.....................................45

第6章课程......................................5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53

考研核心笔记.....................................53

第7章教学(上)...................................60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60

考研核心笔记.....................................60

第8章教学(中)...................................67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67

考研核心笔记.....................................67

第9章教学(下)...................................77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77

考研核心笔记....................................77

第10章德育....................................84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84

考研核心笔记....................................84

第11章美育....................................91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91

考研核心笔记....................................91

第12章体育....................................94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94

考研核心笔记....................................94

第13章综合实践活动................................97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97

考研核心笔记....................................97

第14章班主任...................................9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99

考研核心笔记....................................99

第15章教师....................................10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02

考研核心笔记....................................102

第16章学校管理..................................104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04

考研核心笔记....................................104

《中国教育史》考研复试核心笔记.............................113

第1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1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13

考研核心笔记....................................113

第2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11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15

考研核心笔记....................................115

第3章战国时期的教育................................12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23

考研核心笔记....................................123

第4章秦汉时期的教育................................13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38

考研核心笔记....................................138

第5章魏晋商北朝时期的教育.............................14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46

考研核心笔记....................................146

第6章隋唐时期的教育................................154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54

考研核心笔记....................................154

第7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164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64

考研核心笔记....................................164

第8章明朝的教育..................................17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75

考研核心笔记....................................175

第9章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17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79

考研核心笔记....................................179

第10章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18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86

考研核心笔记....................................186

第11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194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94

考研核心笔记....................................194

第12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20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02

考研核心笔记....................................202

第13章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20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06

考研核心笔记....................................206

第14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21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16

考研核心笔记....................................216

第15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227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27

考研核心笔记....................................227

《教育心理学》考研复试核心笔记.............................233

第1章绪论.....................................23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33

考研核心笔记....................................233

第2章心理发展与教育................................23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38

考研核心笔记....................................238

第3章学历理论...................................24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48

考研核心笔记....................................248

第4章教学理论...................................25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55

考研核心笔记....................................255

第5章学习动机...................................261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61

考研核心笔记....................................261

第6章学习策略...................................26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65

考研核心笔记....................................265

第7章知识学习...................................26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69

考研核心笔记....................................269

第8章规范学习...................................274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74

考研核心笔记....................................274

第9章教学设计...................................28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83

考研核心笔记....................................283

第10章教学策略..................................28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88

考研核心笔记....................................288

第11章问题解决教学................................29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93

考研核心笔记....................................293

第12章创造性培养.................................29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96

考研核心笔记....................................296

第13章教师心理...................................29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99

考研核心笔记....................................299

第14章心理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30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303

考研核心笔记....................................303

第15章学生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30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306

考研核心笔记....................................306

第16章教学交往与课堂管理.............................30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308

考研核心笔记....................................309

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复试备考信息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参考书目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第七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张斌贤、王晨主编;《外国教育史》(第二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招生适用院系

教育学院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历年复试真题汇编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回忆版)2016年考研复试真题(暂无答案)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2018年考研复试真题(暂无答案)

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核心笔记

《教育学》考研复试核心笔记

第1章教育的概念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教育是一种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现象

考点:教育一词的由来(词源)

考点:教育质的特点

考点: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区分

考点:教育概念的界定

考点:古代教育

考研核心笔记

【核心笔记】教育的概述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教育是一种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现象

(1)教育是人类生活延续与更新的需要

教育是培养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活动。因此,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永恒性、社会性、历史性)

动物界也有教育现象的存在吗?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活动)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活动),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所有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吗?

(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一词的由来(词源)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汉语中的“教”和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一般理解为成人一手执杖迫使儿童学习之意,学习的内容在早期主要是“占卜”,后来主要是“孝”和“善”。

古代典籍中的“教”

(1)教育:“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

(2)教导:“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3)告诉:“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违侯令。”

(4)教练:“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5)政教:“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6)通“效”:“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

古代典籍中的“育”

①生育。《易·渐》:“妇孕不育,失其道也。”

②抚养。《诗·小雅·蓼莪》:“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③培养;教育。汉匡衡《祷高祖孝文孝武庙文》:“思育休烈,以章祖宗之盛功。”

④生长;成长。《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国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在《孟子·尽心篇上》中,他说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以还,直到19世纪末年,中国古籍中仍鲜有‘教育’提法。……作为独立的、自成系统的社会活动领域的教育,是近代的产物,而独立形态的教育是从近代以前系统未备、不甚独立的‘教育’活动中孕育而成的”。

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

英语为“education”

法语为“éducation”

意大利语为“educaziōne”

德语为“erziehung”

“educēre”的意思就是“引出”——引出人身体上潜在的素质和能力。

异: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无视儿童或学生的地位和作用,而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却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儿童或学生的天性的基础之上。

我们要承认人的内存价值,人的内存发展的可能性,每个人各自与众不同的个性是维系社会次序的保障。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一个人更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人身尊严,从而更正确的在社会中进行自我定位,发现适合自己个性发挥的社会角色,这也是教育最根本的职责所在。

同: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3.教育质的特点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

(3)激励与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

总之,教育是有目的地引导受教育者能动地学习与自我教育以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活动。

4.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区分

教育孕育于人类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是通过有意识地促进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为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服务的。学校教育的形成后,教育便从社会活动中分化独立出来了;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如生产、政治、文化、科学等相比区别显著;(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社会生活教育)

教育作为一种促进年轻一代成长的影响,一开始就是一种依靠人类特有的意识进行的双向能动的互动;促进受教育者主动地积极地发展;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同儿童在生活与交往中受到的客观存在对儿童的影响与刺激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现代的学校教育与古代的学校教育的主要区别(补充)

现代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大为增加,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还担负着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逐渐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渐普及,成人教育日趋发展,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式的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5.教育概念的界定

下定义方法论的引导:被定义项=种差十属概念

(1)外国教育家对“教育”一词的解说

苏格拉底: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品德

亚理士多德:教育是“形成人的理性”,从而“使天性、习惯和理性协调统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是使人有效率地从事现世生活并为来世生活作准备。

德国教育学家鲁道夫·洛赫纳(Rudolflochner,1895-1978):“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人类活动”。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Emile,(1858-1917):“教育是成人对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英国教育家斯宾塞(spencer,H.1820-1903):教育是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

法国的米亚拉雷(GastonMialaret)说:“我们发现,摆在我们面前的‘教育’一词至少有四种基本的含义:

①作为一种机构的教育;

②作为活动的教育;

③作为内容的教育;

④作为一种结果的教育。

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Nothwhitehead,1861-1947):教育是使人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

法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1883-1969):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

英国哲学家丹尼尔·约翰·奥康纳(DanidJohnO’Connor,1914-):教育是指在学校和大学等机构进行的训练。

(2)国内的一种定义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不断趋向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合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或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服务(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有教育者教导的或自我教育的都是教育。

从社会的角度,把教育概念分为三个层次: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国际教育标准分类》(1976)中的定义

本标准分类所指的‘教育’不是广义的一切教育活动,而是认为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①它把“培训”包括在内,而不包括那些不是为学习而进行的传授活动,或是没有目标、没有一定模式和顺序的传授活动。如娱乐、运动、无组织的自学、家庭或是社会上进行的辅导。因为这些活动既没有组织机构或教师,也不是连续地进行的。

②它既适用于正规教育,也适用于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以是否“注册”为界限。

③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学生和各个年龄组:儿童、青年和成人,不按教育对象的年龄组而按教育程度确定教育层次。

④它还包括“校外教育”。

教育的界定:

综上所述,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合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或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服务(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狭义的育)

教育泛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有教育者教导的或自我教育的都是教育。(广义的教育)

【核心笔记】教育的基本要素与形态

1.教育要素的定义:对教育构成要素的认识是理解教育的

前提:教育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

教育基本要素的内容

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以影响他人身心为目的的人。

任务: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实施教育

地位:领导、控制、执教。

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地位:被领导、被控制、受教。决定谁是教育者、谁是受教育者的关键是各人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任务,不是个人的年龄、性别和职位。

各要素的动态联系: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

教育者是主体乃至主宰,受教育者是客体;

受教育者是主体乃至主宰,教育者是客体;

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双主体;

复合主体;

主体间性。

互为主客体;引导与被引导;平等。

教育者:“平等中的首席”。

教育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五个要素中,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方式(手段)和教育环境是三类客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总体上是两类主体,但他们之间又互为主客体。

2.教育的形态(补充)

教育形态是教育活动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表现状态,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方式(手段)、教育环境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

(1)教育形态的主要类型

①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在专门的施教机构中开展的、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自身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形式,与生产和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教育。

②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是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一般指的是学校教育或其他制度化教育。

非正规教育是指“任何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为人口中的特定类型、成人及儿童有选择地提供学习形式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活动。”

③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从广义上讲的是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的则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各种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的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学校教育实际上是我们今天从狭义的角度来解释的教育,及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建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任何教育无论它处于什么层次,以哪一方面为侧重点,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应是其安身立

《中国教育史》考研复试核心笔记

第1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中国教育的起源

考点: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考点: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考点: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考研核心笔记

1.中国教育的起源

(1)中国大地最早的人类

在中国土地上一有人类存在,就有教育活动,这也就是中国教育史的开端。

(2)教育的起源

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原始社会的教育

①这种教育活动是在原始人群中,在生活实践过程中进行的,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

②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当时的生活需要是相应的。社会生活需要成员学习的知识经验,都是与教育有关的内容。教育的基本方式为身教与言传,身教是做出示范动作以供模仿;言传是说明是非要领以传经验。这两方面通常是相辅而行。

2.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氏族公社时期主要的教育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劳动的教育

氏族公社时期劳动经验已较为丰富,使用的劳动工具已有显著的改进,这些生产工具的使用以及生产经验,需要在氏族成员之间进行推广,更需要年长经验丰富者传授给年青一代。

(2)生活习俗的教育

未成年的男女也可旁听氏族长主持的公共事务民主集会讨论,接受民主精神的教育,年长者对未成年人进行尊敬长辈、听从指导、照顾孤老、爱护幼小、发扬团结互助精神的教导,举行成年礼仪式,对其体力、智力、毅力等方面进行考验和教育。

(3)原始宗教教育

原始宗教活动在氏族公社时期极为普遍,这类活动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巫术占卜等多种形式,其中含有不同程度的教育因素。

(4)原始艺术的教育

氏族公社成员为了调节精神、增强体质、欢庆丰收、祝贺胜利、欢度节日、表示友好,均用歌舞表达,歌唱、舞蹈反映氏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极其广泛,既是娱乐形式,又能发挥传授知识、宣传习俗的教育作用。

(5)体格和军事训练

氏族公社要求所有成员都是生产劳动者,需要有健康的体格,才能参与对自然的斗争,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炼,所以氏族成员要懂得使用武器,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

3.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氏族公社末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推动着教育不断发生变化,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教育逐渐分化出来,出现了学校的萌芽。

(1)部落显贵世袭引起教育的变化

①等级教育出现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存在,使部分人脱离生产转为脑力劳动者成为可能。从政治需要来看,伴随军事民主制向君主制的逐步转化,培养劳心者成为未来国家的官吏的需求与日俱增。适应社会劳心与劳力分工的需要,教育也逐渐分化为培养劳心者的专门教育和培养劳力者的社会教育两种类型。

②学校的萌芽出现

教育的早期分化,使教育设施也呈现出等级差别。这一时期出现了养老和教学兼行的机构“庠”,并将其分为上、下,安置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显示一定等级。这种机构是学校的萌芽。

③教育内容的变化

a.军事教育成为基本内容;

b.“孝”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

c.强调礼乐之教。

d.教育手段的变化

教育性质的变化,导致强制手段的采用。

(2)文字的产生提出新的教育需要

文字作为一种工具,既便于知识的记录积累,又便于知识的传播,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掌握文字不是容易的事,需要进行文字教学,要求有掌握文字从事施教的专门人员和专门施教的场所,因此文字的产生也促进了学校的萌芽。

文字的产生,文字教学的需要,不仅对学校的产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来文化科学及社会发展也有重大促进作用。

(3)学校萌芽的传说

根据古史中关于学校萌芽的多种传说,“成均”和“庠”都是原始社会末期开展多种活动的机构,包括当时的教育活动在内,它虽然还不是正式的学校,但它开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为以后专门教育机构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4.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教育,以氏族公社阶段的教育为代表,其特点如下: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

(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5)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6)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到了氏族公社的末期,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教育也发生重要的变化,出现了学校萌芽,旧的特点趋于消失,新的特点正在产生,原始社会的教育,不可避免地在向阶级社会的阶级性教育方向转变。

第2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夏代的教育

考点:西周的教育

考点: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

考点:孔丘的教育思想

考研核心笔记

【核心笔记】夏、商的教育

奴隶社会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为奴隶制的政治、经济服务,适应着它的需要的,因此,奴隶社会教育的发展变化,也相应地经历四个阶段,表现出不同阶段的特点。

1.夏代的教育

(1)夏朝的学校

夏代可能有“庠”、“序”、“校”三种学校的雏形,如《礼记·王制》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庠”是从虞舜时代继承下来的,“序”和“校”是新增加的。“序者,射也”,夏朝统治者为了对外征讨和对内镇压,特别注重习射,以培养武士。至于“校”,即用木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

(2)夏朝的教育目的及内容

教育目的:把本阶级的成员及其后代培养成为能射善战的武士。

教育内容:

①军事教练。当时弓箭是重要武器,成为教练的主要项目,习射是军事教育的重点。

②宗教教育。这种宗教教育以敬天尊祖为中心。

③人伦道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3)商代的教育

①商代有成熟的文字可作教育手段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日趋复杂化,商代的文字也在发展,并达到基本成熟的阶段。商代已经有文字记载的典籍。文字是教育的工具,典籍则是教育的重要材料。

②商代的学校

商代的学校名称有“序”、“庠”、“学”和“瞽宗”等,“学”是学习一般文化知识、专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瞽宗”原是商人祭祀乐祖的宗庙,后来发展成为商代贵族子弟学习唱歌、舞蹈的场所。

③商代教育的内容

商代学校由奴隶主国家管理,受教育是奴隶主阶级的特权,其目的是培养尊神重孝勇敢善战的未来统治者。根据这种需要,商代学校进行多方面的教育训练,而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a.思想政治教育。奴隶主贵族把本族的祖先作为至高无上的神,尊神和孝祖实际就成为同一回事,“孝”成为奴隶主贵族最强调的基本道德准则。

b.军事教育。奴隶主非常重视军事训练,以弓箭为主,射箭是军事教练的重要内容,还要学会驾驭车马。学校中有射御的教学活动,有时还要举行比赛和演习以检验教练的效果。

c.礼乐教育。贵族青年要在受过礼乐教育后才能参与祭祀活动,礼乐教育中,乐教尤显重要,乐教也渗透有军事教育的要求。

d.书数教育。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文字,就要会阅读和书写,这是教学的要求。读、写两者结合进行,写字要经过长期练习,这是教学方法。数量计算是学校教学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使奴隶主贵族子弟能适应自己生活范围内各方面计算的需要。

2.西周的教育

(1)西周的社会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的全盛时期。其重要特征是在分封制、井田制的基础上实行宗法世袭禄位制。在文化教育上,其历史特征就是“学在官府”。“学在官府”产生的原因如下:

①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西周时期生产水平仍然有限,书写的材料是竹简、木牍,书写的工具是刀笔,以拙陋的工具在粗笨的材料上制作出的书册,不仅极其繁重,而且也十分昂贵,只有官府才具有制作书册的财力和人力。朝廷为了政治需要,把历代帝王的典、谟、训、诰,本朝的礼制法规,以及收集的乐章,加以记载,制成书册,藏之秘府,由官司主管。这些书册,仅有孤本,没有复制副本刊布民间,民间仅知书名,未见其书,所以学术都在官府,有职官专守。士人若要学习,要知道历代典制或本朝规章,只有到官府,求之主管书册的官司才能读到。

②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西周时期的礼、乐、舞、射都是重要的学术,在教育上,也是学习的重要学科。学习这些学科,不能仅是口耳相传,而且要有器物设备,才有条件进行实际演习。这些器物,有些连乡党都不能具备,民间就更谈不上。所以要学习礼、乐、舞、射,只有在官府的人才具有条件。

③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在宗法制条件下,父死子继,子承父业,贵者终贵,贱者终贱,形成家有世业。家业世世相传者,称为畴人;父子相继世居其官称为畴官。由于学术官守,为官之人,学有专守,不传他人,只教其子。子入官府,各从父学,称为畴人子弟。这种情况,就是畴人世官,各从父学,造成了学术的垄断,尤其是专门的学术,只在极小的圈子里传授,虽然对学术起了保存作用,但限制了学术的发展。只有为官的人掌握学术,以官府为传授基地,教其子弟。只有官学,没有私学,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庶人和平民则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2)西周的教育制度

①家庭教育

西周时期,贵族子弟的训练过程,先经过家庭教育,然后才进行学校教育。

在家庭中,从小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规则,以及确立初级的数的观念、方位(东西南北中)观念和时间观念。在男尊女卑思想支配下,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内事,从7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男女儿童的教育开始分途,女子受女德的教育,为将来成为贤妻良母做准备,其教育局限在家庭之内,相对地被轻视。比较夏代、商代,西周的贵族家庭教育已有较大进步,能按儿童年龄的发展提出不同要求,家庭教育的过程有较明显的计划性。

②小学教育

西周有小学的设置。贵族子弟入小学的年龄,各种古籍的记载不一,一般认为入学年龄与学生家庭的政治地位直接有关。8岁是王侯太子入国学之小学的年龄,10岁或13岁是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之適子入国之小学的年龄,15岁是众子及部分平民子弟入小学年龄。小学的学习年限约为7年。小学设于王宫的东南。王宫守卫长官师氏和保氏,兼任小学师长。小学教育首先强调的是德行教育。小学教育的内容就是德、行、艺、仪几方面。

③大学教育

a.入学条件:进大学接受教育有一定限制,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学教育,一类是贵族子弟,他们按身份入大学;一类是平民中的优秀分子,经过一定程序的推荐选拔,方能进入大学。选拔要经过乡大夫和司徒两级,对德行道艺进行考核。入学资格的限制,体现西周教育的等级性。

b.入学年龄:王大子入大学的年龄为15岁,其他人20岁而入大学。大学的学程为9年。

c.教学: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大节。周王朝政务有两大重要方面:祭祀与军事。祭祀要礼乐,军事需射御,因此大学的分科教学,以礼乐为重,射御次之。与小学相比,大学的教学不仅内容增加,而且程度也已提高。

大学的教学,已具有计划性,表现为定时定地进行教学活动。大学的分科教学有一定时间、固定场所、专职人员负责。

《教育心理学》考研复试核心笔记

第1章绪论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考点: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与体系

考点: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价值

考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考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考点: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考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

考研核心笔记

【核心笔记】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①国外较流行的观点主要有:

a.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行为的学科,如1971年美国出版的《教育百科全书》;

b.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如1976年美国林格伦(H.GLindgren)的《课堂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的心理规律的学科,如1988年苏联加梅佐(M.B.Tameso)等主编的《年龄和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是对教与学的技能(广义的——笔者注)的理解和发展,如2002年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等(RJ.Sternberg&W.M.Williams)的《教育心理学》。

②国内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a.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b.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c.教育心理学是促成教育目的之实现的学科。

d.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①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构建学科基础和学科体系;

②研究主体心理发展的一般机制和规律,揭示教与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的机制和规律;

③研究在教与学情境中促进主体心理发展变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④研究制约和影响主体顺利实现教与学的目标及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因素。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与体系

(1)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学科特点是一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没有自身特点的学科很难立于学科之林。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可以从不同侧面加以剖析。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心理科学的特点和规范,又是教育与心理结合的交叉学科,具有教育科学的某些特点。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①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a.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b.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理论

c.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②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体系

a.哲学基础。

b.科学背景

c.方法论原则和实证研究方法。

③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教育心理学家一直都在致力于学科内容体系的构建,但由于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手段和方法的限制,迄今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范式。

3.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价值

(1)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任务

②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指导任务

(2)学习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价值

①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②完善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加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核心笔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都应遵循辩证观、人性观和系统观。

(1)辩证观

辩证观主张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事物,反对经验论和机械论,提倡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倡实事求是的、多元辩证的、科学的认识路线。

(2)人性观

教育心理学从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对人性的探讨,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把教育心理学界定为研究人性之科学。

(3)系统观

①把握主体心理的整体性。

②把握主体心理的整体性。

③把握主体心理的整体性。

④增强主体心理的自组织适应性。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教育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教育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1)描述性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

②调查法

③个案研究

(2)实验性研究方法

①实验室实验法

②自然实验法

a.单组实验。

b.等组实验

c.循环组实验。

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化

(1)教育心理学研究程序的规范化

①理论探讨。

②课题选择

③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查阅。

④提出研究假设;

⑤研究计划的制订。

⑥研究方法和对象的选择。

⑦研究的具体实施。

⑧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⑨研究结果的检验

⑩撰写研究报告。

(2)判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有效性

①研究中被试的分组是否做到随机同质。

②无关变量是否得到有效的鉴别与控制。

③研究过程是否做到有效合理的控制。

④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处理是否做到客观可靠。

⑤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是否具有可代表性和重复性。

【核心笔记】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展望

1.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教育心理学诞生的背景

①社会背景

a.西方工业革命对教育的期待。

b.城市化进程与教育发展

c.移民带来的教育问题。

②哲学背景

a.经验主义哲学对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影响。

b.理性主义对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影响。

c.实证主义对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影响

d.实用主义对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影响

③心理学背景

a.教育心理化运动。

b.心理测量运动

c.儿童研究运动。

d.冯特的科学心理学

e.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的记忆研究。

f.动物心理研究。

④科学理论背景——进化论

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假设是有机体的适应行为是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作用而形成的,而且自然选择的一切东西都对维持有机体的各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2)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①教育心理学的催产士

a.詹姆斯的教育心理学观点。

詹姆斯是一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心理学家。他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一方面是实用主义哲学,另一方面是1899年出版的《给教师的谈话》一书。

b.杜威的教育心理学观点。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主要影响在教育理论方面,其中包含丰富的教育心理学内容。

②教育心理学的创立

桑代克是一个伟大的学习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鼻祖。他撰写的《教育心理学》于1903年出版,这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阶段

①创立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

创立阶段是教育心理学的第一个繁荣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和科学实证方法论的影响,在教学心理、道德教育心理、学科心理和阅读心理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②迷茫阶段(20世纪20—50年代)

教育心理学自创立出现第一次繁荣之后,由于盲目从其他邻近心理学科中吸取研究成果来扩充、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

③选择阶段(20世纪60—90年代)

选择阶段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对各派理论内核的选择和研究领域的选择。二是学科体系的重构。

④整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

整合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通过“选择”,其学科性质和体系渐趋明朗,但由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手段和方法的限制,教育心理学实难在短期内建立统一的学科体系。

(2)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见仁见智

a.心理教育学化观点。

b.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

c.以学习研究为中心的观点。

d.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观点。

e.综合化的观点

②对研究内容的把握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

③对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定位模糊

④研究方法的独特性和科学性亟待提高

⑤对教与学实践的直接指导作用亟待加强

3.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1)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境范式转变

(2)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补

①教学心理与学习心理并重

《外国教育史》考研复试核心笔记

第1章史前教育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人类的起源

考点:教育的起源

考点:史前社会的生产活动

考点:史前社会的家庭

考点:史前社会的宗教与宗教教育

考点:史前社会的禁忌体系

考点:模仿学习在史前教育中的作用

考研核心笔记

【核心笔记】教育的起源

1.人类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一直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教育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密切相关,因此,认识教育的起源首先应当把握人类的起源问题。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多种关于人类起源的观点。

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观点1:神创说

观点2:生物进化论

观点3:劳动起源论

2.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harlsLetourneau,1831一1902,也译作雷徒诺)他指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史前,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他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这种观点主要是由米定斯基(E.H.MejibiHCKHii,1885—1957)等苏联教育史学者提出的。

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核心笔记】史前教育的彩会基础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世界上仍有一小部分处于史前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分别生活在亚洲、非洲、澳洲和美洲的一些地域。人类学者、人种学者和民族学者对这些民族的考察以及考古学研究是有关史前社会和史前教育的主要知识来源。

1.史前社会的生产活动

(1)旧石器时期的生产活动

史前社会早期,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身肌体的需要。

(2)新石器时期的生产活动

新石器时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首先开始:

①用磨制的方法制造他们的石头武器,不过并没有放弃打制的方法;

②驯养动物;

③种植谷物和果树;

④树立巨石碑;

⑤制作陶器;

⑥织造亚麻布;

⑦有了明确的宗教信仰和葬礼。

2.史前社会的家庭

家庭是人类最古老的制度之一,是新石器时期的产物。这一时期的家庭可能以多配偶或单配偶形式并存。这个时期的社会还没有出现等级的区别,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家庭群体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其他家庭群体都尊重他们的活动范围。在史前社会,家庭生活也十分强调和谐,并把这种和谐的精神延伸到社会的各种行为中。在家庭里没有争吵,长者关心幼者,幼者也尊重长者。

3.史前社会的宗教与宗教教育

(1)史前社会的宗教

与家庭一样,宗教也是人类社会早期的重要制度。宗教是一种依赖于外在力量的意识以及某种形式的表现。这种外在的力量是一种精神或心理力量。

(2)史前社会的宗教教育

史前宗教崇拜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产生了史前的宗教教育。

4.史前社会的禁忌体系

(1)"禁忌"的内涵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崇高的、神圣的。

另一方面是神秘的和危险的。一些学者对禁忌的出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较高的文化生活之最初而不可缺少的萌芽……是道德和宗教思想的先天原则”,是人类社会契约约束和义务的胚胎。

(2)史前社会的禁忌体系

①关于动植物的禁忌

②关于人的禁忌

③关于对一些事物或现象的禁忌

【核心笔记】史前在会的教育

1.模仿学习在史前教育中的作用

在史前社会的教育中,模仿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模仿不仅是史前社会教育的一种方法,而且是人类社会早期阶段教育的基本特征。史前人类只有通过模仿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只有服从社会上层的指令和教义才能更好地生存,这就决定了模仿在史前社会和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一种适应眼前生活和服从传统习俗的教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一种缺乏创新的保守教育。

2.史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史前教育的内容

①劳动生产经验的传递。

②学习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禁忌和部落的光荣业绩和传统。

③宗教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

④军事教育

(2)史前教育的方法

①在观察和实践中学习

②在传习和教导中学习

③奖励或惩戒

④成年礼

【核心笔记】史前耘会的“成年礼”

“成年礼”(ritesofpassage),或称“青年礼”“成丁礼”“入社仪式”等,是人类社会早期年轻一代进入成人社会的一种仪式,也是史前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出现的一种成熟的教育形式。

1.史前社会的“成年礼”

“成年礼”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少年领受成年礼的年龄极不一致。有的部落要求11~13岁的男女少年一律接受成年礼;有的部

落成年礼的进行则为9〜16岁的少年。

(2)成年礼不是一种短暂的仪式,而是

一个漫长的过程。如印第安人部落的成年礼要求受礼者斋戒300,而安达曼群岛史前居民的成年礼要长达1~5年,女孩的成年礼则更长。

(3)接受成年礼的少年要经历各种严酷的锻炼和考验,如毒打、火熏等。

(4)许多部落还用各种恐怖、服药等方法,如使接受成年礼的少年从一种昏迷状态转入复苏的状态,以完成所谓的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

(5)在接受成年礼期间,少年还恪守斋戒和各种禁忌,并接受各种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

(6)割礼。澳大利亚和赤道非洲等地的史前居民在成年礼期间都要对男少年进行割礼,即割去阴茎的包皮。

(7)成年礼一般都伴有各种宗教仪式。

总之,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史前人类已经有了对于一个人从一个年龄群体步入另一个年龄群体的基本要求和必要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仅有时间上的考验,也有一定规范的学习和掌握。这是一个民族或部落新陈代谢、世代延续的需要。

2.“成年礼”与学校的萌芽

在史前部落中,“成年礼”仪式的举行首先是作为一种标志出现的。它标志着一个人青春期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个人作为成年人责任的开始。

(1)成年礼的制度性要素

①“成年礼”活动的举行对教育对象有一定的条件要求

②‘成年礼"活动的举行需要一定的有隔离作用的特殊场所

③成年礼”活动需要开展特殊的学习和教育

④‘成年礼"活动的举行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负责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教育者

(2)公共教育机构——“青年之家”

“青年之家”的出现和演变与学校的产生有着重要的联系。不过,从对史前人类后期教育发展变化的分析来看,“青年之家”只是对需要步入成人社会的青少年进行进一步教育的机构的一种称谓而已,在不同的民族和部落也许有不同的称谓,如“隐蔽所”或“小屋”等。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即在史前社会的后期,教育出现一定的分化,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机构开始出现是不争的事实。

第2章学校的肇端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文明的孕育

考点:文明古国的文化

考点:学校的产生

考点:学校类型和教学内容

考点:教学方法

考点:希伯来的宗教教育

考研核心笔记

【核心笔记】文明的进程与学校的兴起

1.文明的孕育

经历了漫长的史前社会,人类逐步脱离了蒙昧和野蛮而走向文明。文明的发展与许多因素相关,其中,地理和气候是重要的因素

(1)河流与文明

(2)尼罗河与埃及文明

(3)两河流域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4)印度河与古印度文明

信仰与文明:

希伯来人本来是两河流域的一个小部落,长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在“神灵"的启示下,部落的族长亚伯拉罕率众北上,渡过幼发拉底河,向西进入迦南,"希伯来人"即为"渡河而来的人"之意。受气候和地理条件、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希伯来人长期辗转迁徙,既受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直接影响,后来又与希腊、罗马文明接触,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希伯来文明。

2.文明古国的文化

(1)古埃及文化

古埃及的居民主要是由非洲北部迁至尼罗河流域的土著构成,他们创造了铜石并用的文化。

①古埃及文字和文学

②古埃及宗教

③古埃及文明的其他方面

(2)西亚古国文化

①西亚古国文字和文学

②西亚古国的法典

③西亚古国的宗教

④西亚古国文明的其他方面

(3)古印度文化

①古印度文字和文学

②古印度宗教

③古印度文明的其他方面

3.学校的产生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教育作为一项独立的社会活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

段。

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辅导课件

《教育学》考研复试辅导课件

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复习提纲

《教育学》考研复试复习提纲

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教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名词解释精编

1.教育评价。

【答案】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实验教育学

【答案】19世纪30年代,在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以及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下,一种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潮开始兴起,被称为实验教育思潮。20世纪,实验教育学获得了较大发展,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与拉伊,其主要著作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与拉伊的《实验教育学》。主要观点有: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第三,主张用实验、统计等科学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征,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3.道德两难法。

【答案】道德两难法。柯尔伯格在明确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4.教学评价。

【答案】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5.受教育者

【答案】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为职责的人被称为受教育者。广义的教育中,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狭义的教育中,受教育者特指教师“教”的对象——学生。

6.课程

【答案】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

7.角色冲突。

【答案】角色冲突指围绕角色目标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相互妨碍的斗争。

8.学校管理体制。

【答案】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结合体,它是学校管理的枢纽,对学校管理功能的实现发挥着全局性、根本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学校管理体制包括学校组织机构体制和学校领导体制两个方面,前者规定了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各机构的职、责、权划分及相互关系,后者规定了学校由谁领导和负责。

9.德育原则。

【答案】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的、德育目标和科学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指导着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及其整个过程,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都具有指导作用。常用的德育原则有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疏导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因材

施教原则等。

10.讲授法

【答案】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教师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并把知识教学、思想教学和发展智力三者有效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11.教学策略

【答案】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订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现代化意义下的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教学观的指导下,教师根据一定的情况,合理处理教学各因素关系而采取的工作方式。

12.教育目标分类学。

【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个领域,共同构成教育目标体系。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水平。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八个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同时设置这三个方面的目标。

13.疏导原则。

【答案】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14.德育教育。

【答案】德育教育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

15.新学制标准。

【答案】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为区别于壬子癸丑学制,又称新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16.教师。

【答案】教师是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17.批判教育学

【答案】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和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1976)、阿普尔(《教育与权力》,1982)和法国的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979)等。批判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1)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根源;(2)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3)教育的目的是要对师生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4)教育理论研究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18.角色扮演法

【答案】角色扮演法就是以某种任务的完成为主要目标,在设定了教学目标后,再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让学生在课程中,借着自身经历的过程来学习并获得知识。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对不同角色的特质有新的体会,进而培养出同理心,常应用于攻击性行为的消除。

19.价值性教育目的。

【答案】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观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内核。

20.学校德育。

【答案】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1.学校教育

【答案】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2.课程评价

【答案】课程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及结果等问题的价值或特点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既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也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发功能和诊断功能。有效的课程评价能够改进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23.教育适应生活说

【答案】教育适应生活说是主张教育是对现实生活的适应的一种学说,其代表人物是杜威。他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学校应该以现实的生活为目标,使儿童适应现实生活。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核心不是科学、文学、历史、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活动。

24.教育制度。

【答案】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的总称。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方面,二是教育的管理系统方面,以及这些教育机构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教育制度有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在教育学中,教育制度通常只论述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构成的系统,它既包括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也包括幼儿教育机构与组织、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与组织、成人教育机构与组织等。其中,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25.双轨学制。

【答案】双轨学制。在18—19世纪的西欧,如英囯、法国、德国等,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影响下,由古代学校演变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简称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

26.分斋教学。

【答案】“分斋教学法”又名“苏湖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二地办学,使用的一

种新的教法。这种教法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歌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重经义和时务;主张“明体达用'他在校中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属于“明体”之学;治事斋则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属于“达用”之学,在治事斋中,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涉一事,创立了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以及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是最早的。范仲淹当政兴学时,曾取其法,“著书令于太学”。

27.说服法

【答案】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法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讲解、谈话、报告、讨论、阅读书籍报刊等)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参观、调查、访问等)。说服法运用很广,其他德育方法都需要综合运用说服法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28.谈话法

【答案】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使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其智能发展的方法。谈话法的优点是灵活性大,回答率高,有利于深入探讨问题。但谈话法所需时间太长,耗费个人精力太多,对谈话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29.测验。

【答案】测验是用以测量个体的行为或作业的工具。它通常由许多经过适当安排的项目(问题、任务等)构成,被试对这些项目的反应可以记分,分数被用于评估个体的情况。

30.班集体。

【答案】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31.常模参照测验。

【答案】常模参照测评是教学评价的一种,与标准参照测验是相对的,是一种以经典测验理论为基础的测量,主要目的在于把被试同常模比较,从而判断被试在所属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早期的教育测验和大部分智力测验基本上就是常模参照测验。这类测验的目的主要是在于考查被测对象的个体差异,一般用于衡量被测对象相对水平的、以选拔为目的的大规模测验中。因此,被测对象在这类测验上所得的分数单独来解释是毫无意义的,而必须将它放到被测对象所在的团体中,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以被测对象在该团体中的相对等级或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常模团体,常模团体在测验中的分数分布就是这类测验分数解释的参照标准:常模。

32.学科课程

【答案】学科课程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亦称分科课程。

学科课程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便于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学科课程是一种静态的、预先计划和确定好了的课程与教材,它完全依据成人生活的需要而编制,主要目的是为遥远的未来做准备,往往忽视了儿童现实的兴趣与欲求,极易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脱节,导致强迫命令,使学生被动、消极,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等弊端。

33.终身教育

【答案】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类教育的培养,是人们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2024年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考研复试题库[仿真+强化+冲刺]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综合之教育学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

2024年教育学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一)

一、名词解释

1.生活教育。

【答案】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

2.素质教育

【答案】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而形成起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素质教育又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

3.教学模式

【答案】教学模式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指导性的简约理念和可仿做的标准样式。它具有为完成某一任务而活动的方法特性,也属于方法范畴,但教学模式又不同于单一因素的某种方法,它是在一定理念指导下的多种方法的特定组合。

4.终身教育

【答案】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类教育的培养,是人们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终身教育的观念和理论带来了教育挑战和需求:①在教育观念上,要求我们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②在教育体系上,要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③在教育目标上,要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④在教育方式上,要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

5.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答案】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是教育制度的主体。一般而言,学制可以分为单轨学制、双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类。

6.学校体育环境。

【答案】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开展学校体育活动需要的所有条件的总和。

7.常模参照测验。

【答案】常模参照测评是教学评价的一种,与标准参照测验是相对的,是一种以经典测验理论为基础的测量,主要目的在于把被试同常模比较,从而判断被试在所属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早期的教育测验和大部分智力测验基本上就是常模参照测验。这类测验的目的主要是在于考查被测对象的个体差异,一般用于衡量被测对象相对水平的、以选拔为目的的大规模测验中。因此,被测对象在这类测验上所得的分数单独来解释是毫无意义的,而必须将它放到被测对象所在的团体中,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以被测对象在该团体中的相对等级或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常模团体,常模团体在测验中的分数分布就是这类测验分数解释的参照标准:常模。

8.全纳教育

【答案】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主张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狭义上的全纳教育,主张把特殊儿童接纳到普通学校,并通过特殊儿童对各种文化、课程、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使他们最大限度地融入普通学校。广义上的全纳教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特殊儿童,而是所有的儿童。

二、简答题

9.简述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答案】教学设计,一般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开发过程。教学设计确立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社会的依据、人的依据和教学自身的依据。具体如下。

(1)课程与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2)学生的需要与特点。

(3)教师的教学经验。

(4)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条件的影响。

(5)教学的其他实际需要和特点。

10.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答案】所谓自然教育,就是“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的发展而进行教育”这就是说,在教育儿童的时候,应该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遵循自然赋予他们的本性,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听任他们的身心的自由发展。自然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自然教育的方法就是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法。他说,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教给孩子的,这就是做人的天职,而教师的职责即在于指导孩子怎样做人,使他们不至于被种种欲念或偏见拖进社会生活的旋涡,而成为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具有公民品格的人,为公共利益而工作,而献身。

卢梭指出,儿童生来是软弱的、一无所有的和愚昧的,他们需要力量和帮助,需要判断能力。在他们出生时没有的东西和在长大时所需要的东西,全部要由教育赐与他们。儿童的教育有三个来源:或受之于自然,即自然的教育;或受之于人,即人的教育;或受之于事物,即事物的教育◦卢梭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它的成功就在于必须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配合一致,使人的教育符合于自然的教育,并要利用事物的教育。自然教育的宗旨就是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中心,按照儿童的心灵的自然进程和特点,通过恰当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儿童的身心得到自由而健康的发展。

11.简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答案】(1)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3)在教学中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倾向。

在教育史上,针对教学中应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实质教育论者与形式教育论者之间有过长期的争论。①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以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为代表,强调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心理能力,重视教材的训练价值,课程上主要学习拉丁语、数学、逻辑及有关人文学科。此观点强调对学生进行“心能”的训练,即智力的训练,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能否更好地训练智力。②实质教育产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此观点强调教学应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科学的知识,在课程上要求以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为主。③两种论证的偏颇之处是显而易见的。正因如此,现代的许多教育理论家都致力于把知识和能力统一起来,如杜威、维果茨基等人都做了有益的探索。

12.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一)教育促进了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

(1)个体个性化

个性化是个体独特性的表现。作为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个体,不可能具有千篇一律的个性、人格和行为习惯。个性化反映的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发展和革新,其核心就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主性、能动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挖掘和提升。

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首先,教育能够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形成以及自我能力的增强,这是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基础。其次,教育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能力表现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发展人的独特性。再次,教育有利于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培养个体的创造性,实现个体的价值。人越有知识、越有能力、越有道德,其个体生命价值也就越高。

(2)个体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的行为规范、内化社会的价值观、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并使这些社会性的价值成为自我的一部分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没有终点,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并不断调整着个体的认知和观念以及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的文化价值规范、社会的需求、个人作为社会成员的技能、社会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转化,而教育是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教育的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育根据社会的规范和要求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其次,教育通过引导和规范个体的行为,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再次,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意向和角色,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

(二)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的,良好的学校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也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并不能无限地发挥作用。

首先,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由于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都是在人为设置的环境中进行的,有意义、有计划的活动也是教师们精心设计的,所以学校教育的目的性、意义性非常强。

其次,学校教育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不仅有专门的施教场所、专职的教育者,而且有经过精挑细选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所以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由于人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学校教育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

再次,学校教育具有基础性。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给儿童、青少年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社会生活必备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人际关系准则。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各级各类教育都是在教给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的基本生存、生活知识。因此,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最后,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而学校教育是在有选择的基础上对个体施加影响的。学校教育的选择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培养目标上的选择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性。从这里可以看出,学校教育不是盲目的、随意的,教育的环境、内容和方式等各方面都是经过选择的,因此能够排除一些不良的影响因素,坚持进行正面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人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13.简述教师应具有的能力结构。

【答案】(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教师要善于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教师要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14.简述孔子的教学方法。

【答案】(1)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2)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3)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

(4)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

15.如何理解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现代学校体育已经成为各种体育运动的基础,即在进行身体教育的前提下,融竞技体育、身体娱乐活动为一体。所谓竞技体育,就是以提高运动成绩和在比赛中获胜为目的的身体训练;群众体育是指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切运动形式。没有学校体育的普及与提高,竞技体育就难以向高水平发展,而缺少学校体育的所谓群众体育,也只能是少数人的身体训练活动而已。

16.简述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主要表现。

【答案】主要表现:

(1)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

(2)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延续社会发展的作用。

(3)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技术革新等直接参与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

17.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答案】(1)班主任工作任务:①对本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②促使本班学生自觉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和技能技巧的训练;③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社会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在活动中培养其艰苦朴素的思想和劳动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班主任的内容:①研究和了解学生;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③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④组织班集体活动;⑤做好协调校内外工作;⑥做好学生评价工作(2)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18.简述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

【答案】多元文化教育旨在保证弱势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促进多元文化社会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平等与尊重。具体包括:

(1)倡导教育公平,反对任何形式的文化的局限性,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偏见的行动能力。

(2)对学习者主体性和面对不同文化时的抉择能力、批判能力和反思能力。

(3)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三、论述题

19.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评析教例中的教育效果。

卡洛斯是个墨西哥裔美国小男孩,英语说得不怎么顺溜。他用英语讲话时,经常会被同学取笑。长期的学校生活使他逐渐学会了在教室里保持沉默。在这个问题上,他甚至跟老师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一言不发,把自己埋在课堂活动的喧嚣中,再也不会因为回答不出问题而尴尬;反过来,老师也不会抽他回答问题了。老师下这样的决心,其动机相当单纯:她不想看到其他孩子取笑卡洛斯,不想让他蒙羞。但是,老师忽视卡洛斯的存在,实际上就把他给“勾销”了。她的行为是在暗示自己不值得为卡洛斯烦心,也给其他孩子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既然老师都不叫卡洛斯回答问题,那一定是因为他笨。久而久之,连卡洛斯本人都觉得自己确实有点笨。

卡洛斯终于在拆拼课堂(jigsawclassroom)中发现了自我,找回了自信。他所在的阅读小组和班上别的小组一样,正在阅读约瑟夫·普利策的传记。读完之后,全班同学马上就要迎来一场有关这位著名报人一生经历的测验。利策的传记太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读完它。所以,各个阅读小组都采取了分工策略——每个组员各读一部分,再将自己了解到的.重要信息告诉给小组其他成员。

卡洛斯的任务是了解普利策的中年生活经历,并将所得信息告知本组成员。他发现,其他阅读小组也

考研云平台

本文TAG: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考研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