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云平台

2024年北华大学045116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精品资料

admin 2024-03-10 01:58:35 考研复试 19 ℃ 考研云平台
考研云平台

2024年北华大学045116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精品资料

【电子书】2024年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精品资料

说明:本套考研复试资料由本机构多位高分研究生潜心整理编写,2024年考研复试重要资料。

一、2024年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资料

1.《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相关资料

(1)《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提纲]

①《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试复习效率,考研复试重要资料。

②《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试复习针对性。

(2)《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含答案)①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②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综合题精编。说明:本题库涵盖了该复试科目常考题型及重点题型,根据复试考试要求进行了分类整理汇编并给出了详细答案解析,针对性强,是考研复试重要资料。

(3)《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模拟题[仿真+预测+冲刺]①2024年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复试题型和难度出题,共五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复试重要资料。②2024年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复试复习效果检测使用。共五套核心题库,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复试复习重要资料。③2024年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考研复试冲刺预测。共五套冲刺预测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最后冲刺重要资料。

二、复试资料全国统一零售价

2.本套考研复试资料包含以上一、二部分(不含教材),全国统一零售价:[¥]

特别说明:

①本套复试资料由本机构编写组按照考研复试大纲、复试真题(回忆)、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整理收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②复试资料中若含有真题及课件为免费赠送,仅供参考,版权归属学校及制作老师,在此对版权所有者表示感谢,如有异议及不妥,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无条件立即处理!资料若有更新,免费赠送电子版。青书

三、202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指定/推荐参考书目(资料不包括教材)3.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参考书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董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四、本套考研资料适用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版权声明

编写组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封面............................................1

目录............................................4

2024年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备考信息.......................7

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参考书目.........................7

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招生适用院系........................7

2024年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笔记.....................8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笔记.........................8

第1章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概述.............................8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8

考研核心笔记.....................................8

第2章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1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5

考研核心笔记.....................................15

第3章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21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1

考研核心笔记.....................................21

第4章研究课题的选择.................................27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7

考研核心笔记.....................................27

第5章研究文献的查阅.................................3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35

考研核心笔记.....................................35

第6章研究的设计...................................41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41

考研核心笔记.....................................41

第7章观察法.....................................51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51

考研核心笔记.....................................51

第8章访谈法.....................................5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59

考研核心笔记.....................................59

第9章问卷法.....................................67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67

考研核心笔记.....................................67

第10章测验法....................................73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73

考研核心笔记.....................................73

第11章实验研究...................................8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82

考研核心笔记.....................................82

第12章现场研究...................................8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89

考研核心笔记.....................................89

第13章其他研究方法.................................9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95

考研核心笔记.....................................95

第14章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定性分析...........................107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07

考研核心笔记.....................................107

第15章研究结果的定理分析(上)——基本统计分析...................114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14

考研核心笔记.....................................114

第16章研究结果的定理分析(下)——多元分析与计算机应用...............120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20

考研核心笔记.....................................120

第17章研究结果的解释................................12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29

考研核心笔记.....................................129

第18章研究报告的撰.................................13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36

考研核心笔记.....................................136

笫19章研究的评价..................................141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41

考研核心笔记.....................................141

2024年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复习提纲.....................146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复习提纲.........................146

2024年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196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196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综合题精编...................203

2024年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题库[仿真+强化+冲刺].............218

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218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一)..........218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二)..........220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三)..........222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四)...........224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五)...........226

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228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一)...........228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二)...........230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三)...........233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四)...........235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五)...........237

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239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一)...........239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二)...........241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三)...........243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四)...........245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五)...........247

2024年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备考信息

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参考书目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董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招生适用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2024年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笔记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笔记

第1章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科学与科学研究

考点: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和功能

考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考点:心理与教育科学理论的建构

考点:评价理论的标准

考研核心笔记

【核心笔记】心理、教育科学与科学研究

1.科学与科学研究

心理、教育科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了解这些异同,对于掌握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的含义

科学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零碎的、无组织的知识不是科学;宗教尽管是系统化的知识,但它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因而也不能称为科学。

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即科学方法。人类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方法有很多,但并非所有的方法都是科学的。在科学诞生之前,人类主要依靠直觉、权威和习惯等方法来获得知识。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这些方法仍然经常被人们无意识地加以应用。

科学还有特定的研究过程。一般来说,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的过程。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理论或观察事实,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方案,然后收集和分析资料以验证或推翻假设,这个过程就是科学研究过程。科学研究过程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思路,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从科学与人类的其他活动的关系来看,科学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此外,科学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因此,科学还是一种社会实践力量。

(2)科学研究的特征

科学研究,就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或过程。他有以下特点:

①继承性

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凭空产生、由零开始的,它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离开了前人的研究,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科学研究,科学也不可能发展。前人或他人有关科学研究的思想、理论、方法或收集的事实材料等,都是可以继承的内容。

②创新性

所谓创新,就是在前人与他人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创新的内容涵盖科学的各个方面,既可以是理论方面的,又可以是方法方面的;既可以是发现新问题,又可以是发现新规律;既可以是提出新见解,又可以是发明新产品。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

③系统性

科学研究的系统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其二,科学研究

考研复试精品资料的方法也是一个由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研究方法组成的系统;其三,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也是一个系统。总之,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④控制性

任何科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控制性。无论是物理学、数学、化学,还是心理学、教育科学,无论采用的方法是自然科学方法还是社会科学方法,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总要将其研究的对象从其背景中抽取出来,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某些科学研究要求的“操作定义”正是这种控制性的体现。在操作定义中,研究者要说明观察或测量研究对象时进行的操作活动,而不仅仅是对研究对象特征或性质的直接描述。

上述四个特点表明,科学研究不同于人类其他活动(如日常生活等),它是人类文明的推动力。了解科学研究的特征,是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提。

2.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性质与地位

心理学与教育科学虽同属社会科学,但二者的学科性质及其在科学中的地位是不尽相同的。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既研究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又研究客观的外在行为表现。从总体上看,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生物学、遗传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医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许多思想和研究方法都是从其他学科转借或类比而来。

心理学有极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心理学的分支也很多,如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等等。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这种双重性质,使心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这一地位不仅决定了心理学研究范围的广泛性,而且决定了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育科学的分支也很多,主要有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等,并随着其他科学的发展和新学科的出现,产生新的分支,如教育控制学。

尽管心理学与教育科学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二者之间仍有不少共性。首先,这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都是人,教育过程中的教育现象经常需要通过对人的心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来研究其发展变化。

其次,心理学与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有相似之处,都可采用控制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访谈等,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最后,二者的研究过程也相同,都是一个假设检验的过程,包括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四大步骤。

3.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和功能

(1)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目的

①描述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正确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是必要的。

②解释

对心理现象或教育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

③预测

预测是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的过程。科学理论是正确预测的重要工具。例如,根据“强化理论”,研究者可以预测,如果某一行为在发生之后受到奖励,这一行为就会重复发生。

④控制

控制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也是最难达到的目的。所谓控制是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一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例如,欲增加儿童的助人行为,可依据强化原理,通过对偶然出现的助人行为的奖励,达到助人行为频率增加的目的。控制也

考研复试精品资料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总之,解释、预测和控制的正确性与科学理论密切相关。解释、预测和控制所涉及的往往是科学理论中关于变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因果关系)的内容。而变量之间关系的建立或确认通常有其特定的范围和基础,因此,在解释、预测和控制时需要了解变量关系的适用范围,以免误用。

正确的描述是合理地解释变量间关系的基础,只有合理的解释才能产生正确的预测;根据正确的解释和预测才能进行有效而合乎预期目的的控制。所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是层次递进的关系,前一项是后一项的基础。实施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可行的研究目的。

(2)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功能

①满足人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需要。通过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可以获得关于心理现象和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科学知识,扩展或加深人类的认识。

②将有关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揭示人的心理现象和教育现象的本质,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可能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心理与教育研究对人类知识和文化的传递与接受的过程中心理实质的变化的探讨,可使人获得和掌握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从而推动科学和社会进步,促进人类发展。

③解决个体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以利于个体的健康和发展。通过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获得的人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可以帮助个体解决成长中出现的各种心理或教育问题,帮助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使其健康地发展,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

总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于社会进步、人类发展,乃至于个体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可釆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但就其一般研究过程来说,则是基本相似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如图1-1所示。

从上图可知,心理与教育研究是没有终结的,一个问题解决了或一个假设被验证了,又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或假设,又开始一个新的研究过程。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正是人类认识无限性的反映。

【核心笔记】心理与教育研究的特殊性

1.研究对象与研究者的特殊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其特殊性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作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是有意识、有心理的有机体,这就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不能像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只要具备研究对象就可进行研究。心理与教育研究往往需要研究对象积极参与、配合研究活动,尤其是某些心理学研究需要征召研究对象(被试),被试只能出于自愿参加研究,如果没有被试的积极配合,研究就无法进行,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研究对象具有思想、情感、意志及殊异的气质与性格以及学习能力,这种意识性可能使研究对象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并不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做出反应,而是在反应中做出许多掩饰甚至带上虚假的东西

(2)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对象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社会性是其显著的特征。在涉及研究对象社会性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如班级内的社会测量、学生道德认知研究、个性测量等等)中,被试往往出于社会比较的考虑,按照社会所称许的“好”的行为、反应标准进行反应,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真实行为

考研复试精品资料进行表现。

(3)心理与教育研究涉及的各种变量很多而且复杂,这就决定了心理与教育研究难以精确地解释和预测。心理与教育研究的多变量特点使研究对象可能受许多变量或因素(包括研究涉及之外的因素)的影响,这种可能发生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相互作用,使研究对象变得复杂混乱,从而增加了研究工作的难度,因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4)心理与教育研究通常不能对研究对象做出精确控制与操纵。这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自然科学研究者可以将研究对象分解开来,按照需要加以组合或控制,例如化学研究者可以对物质进行分解或化合的研究,生物学家可以切除猴子、老鼠等实验动物的肢体或脑加以研究或进行实验。

但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者则不能随意控制或操纵研究对象:既不能把人当成老鼠一样关在笼子里观察其行为变化,也不能切除大脑的一部分观察其行为变化;既不能为了研究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而迫使社会中实际存在的家庭离异,也不能为了研究不同教育方式的效果而对某些被试实施有损身心健康的实验处理。

(5)人的心理具有发展性,因此在心理与教育的纵向研究中,应该尤其重视成熟因素的作用。例如,某些在心理或教育研究中学生成绩或认知发展得分前测的结果出现了差异,这就需要研究者分析这种差异是偶然的还是实验处理造成的,是教育方式的效果还是心理成熟的作用。

(6)人的心理还具有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心理是完全相同的,从某一个人身上获得的结论可能完全不适用于表面情况相似的另一人;二是没有任何人的心理可以在任意两个时刻保持不变。人的心理和行为总是受所处环境中难以预料的变化或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而随时发生变化。

(7)从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来看,二者同属一类,即研究者是人,被研究者也是人;研究的主体与客体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在此,我们不从哲学意义上探讨“人脑研究人脑”的可能性,单从研究方面来分析。研究者同研究对象一样,都具有上述几个特点,研究者同样具有意识,同样有思想感情和性格。

2.研究过程的特殊性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研究对象要根据研究者的要求或实验控制做出反应,而研究对象的反应又会反过来影响研究者的行为。这一情况在心理学研究,尤其在访谈法、心理咨询中表现突出。这种主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能造成事先不能预期的无关变量的产生,使研究的问题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研究的科学性。

从研究过程的社会背景来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同自然科学相比,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更易受到也更常受到来自政治方面的影响。我国心理学就曾因政治原因一度被打成“伪科学",遭到批判和冷落达十年之久。可见,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与社会政治背景的关系是密切的。在政治介入的情况下要保证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科学性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为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创造一个比较自由、开放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3.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1)由于研究对象是人,这就要求心理与教育研究要符合伦理性原则。任何实验处理、控制或操纵,都不能妨碍研究对象的身心健康发展。即使是出于科学研究需要,也要遵循人道主义精神,不可违背伦理性原则。

(2)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多属于“黑箱方法”,只能是通过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比较推测心理活动、加工过程,较难以准确地描述出脑内心理活动的具体过程与变化。

(3)某些方面的心理与教育研究由于难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验,因而较难确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尽管数理统计的理论和统计方法已经引入心理与教育研究,但要从在自然、实际的社会背景条件下进行的研究中取得可检验、可证伪的精密理论仍然是困难的。

2024年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复习提纲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复习提纲

2024年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1.试评述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贡献及其不足。

【答案】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主要贡献:

(1)对记忆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比学习无意义的材料速度快得多,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

(2)对记忆保持的研究。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是:学习以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越多,不过遗忘的速度不是均衡的。根据艾宾浩斯实验所得的数据画成的曲线就是著名的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就立即开始,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

(3)对联想的实验研究。艾宾浩斯在心理学理论上属联想学派,他对于在学习中联想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详尽的实验研究。他研究了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顺序联想和反向联想。

艾宾浩斯研究的不足之处:

(1)对记忆过程的发展只作了定量分析,对记忆内容性质上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

(2)他所用的无意义音节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有很大的局限性;

(3)他把记忆当作机械重复的结果,没有考虑到记忆是个复杂的主动过程;

(4)他以自己作被试,不仅产生大量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而且他自己知道实验意图,也会给实验结果带来微妙的变化。同时从他一个人身上得到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也令人怀疑。

2.心理测量属于哪一种水平的测量?为什么?

【答案】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次序量表上进行的。这是因为对于人的智力、性格、兴趣、态度等来说,绝对零点是难以确定的,例如,在一个智力测验中,即使某个人的得分为零,我们也不能认为此人完全没有智力;相等单位也很难获得,例如,在一套100分的测验中,10分到15分的差距与95到100分的差距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从10分提高到15分要远比从95提高到100分容易。所以,心理测量实际上是既无绝对零点又无相等单位,即是一种次序量表。

3.写出学习、记忆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答案】自变量可能包括:学习或记忆材料的性质、时间、方式等;因变量可能包括学习效果、记忆精度和广度以及所需时间等。

4.抽样调査要想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需要控制哪些技术环节?

【答案】①界定好总体;②选择适当的抽样方式,最好遵循随机化原则;③标准化施测,尽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④统计控制,选择适当的统计处理方法。

5.在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若将相关样本误作独立样本处理,对差异的显著性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案】可能会使本来存在显著差异的两组数据变得没有差异,因为如果将相关样本误作为独立样本处理,会减小计算临界Z值时选用的标准误值,从而使本来得到的正确Z值变小,从而增加了不显著的概率值。

6.什么是测验的信度?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2)影响因素:①被试;②主试;③施测情境;④测量工具;⑤施测的间隔时间;⑥评分记分。

7.如果两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进行了智力测验,这两个总体智商的平均数差异是否还需要统计检验?为什么?

【答案】需要。还需要排除测验中误差的干扰,才能够判断出两总体智商是否存在差异。

8.如何理解心理测验的三要素?

【答案】心理测验有三个要素,即行为样组、标准化、客观性。①行为样组是指以被测量的行为作为代表来推测与其关联的心理特征。一个测验的好坏,首先决定于测题编制的好坏,即必须要求这些测题能够引发和测量出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行为样组。②标准化是指测验的一致性,也即: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③心理测验的客观性,是指测验不受主观支配,其测量方法是可以重复的,被试外部的行为是客观的,测验的实施、记分和解释都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衡量科学性的一个根本标志,对于心理测验尤为重要,这是决定一个心理测验能否存在的必要条件。行为样组的代表性和测验程序的标准化,都是为了保证这种客观性。

9.举例说明交互作用的含义。

【答案】交互作用指在多变量实验研究中出现的,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的现象。例:2[组间|*3[组内|的混合实验,被试对红、黄、绿三种灯光的反应是否与灯光的强度有关的实验。

10.简述测量误差的含义、类别及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

【答案】(1)测量误差指与测量目标无关的变量所引起的不准确和不一致的效应。

(2)测量误差一般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偶然因素引起的测量误差称为随机误差;恒定因素引起的有规律的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3)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有:提高编制测验的科学性;施测过程的标准化;评分与计分的科学性与标准化;主试与被试的配合及操作规范等。

11.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有哪些?其各自使用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秩和检验法:适用于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中位数检验:适用于两独立样本均平均数差异的非参数检验;符号检验法:适用于检验两个配对样本分布的差异;符号等级检验法:同符号检验法,但精度更高。

12.已知某测题高分组通过人数是70%,低分组通过人数是38%,其鉴别指数是多少,该鉴别指数能否被接受?

【答案】根据项目的鉴别指数公式K=Pa-Pb计算即可。

13.有人给你两组数据,让你帮助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写出你对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考程序。

【答案】检查总体是否正态;检查总体方差是否已知;在总体非正态条件下看样本容量大小;决定选用什么公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扌进行检验并得出检验结论。

14.写出方差分析之后平均数进一步检验的步骤。

【答案】N-K检验法的步骤:(1)把要比较的各个平均数从小到大作等级排列;

(2)根据比较等级和自由度在附表中查相应的q值。被比较的两个平均数各自在上面的等级排列中所处等级之差再加上1,就是这两个平均数的比较等级,自由度就是方差分析中的误差项自由度;

(3)利用公式计算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N相等时,标准误计算公式为:式中MSE,是组

内均方,n是每组容量。N不等时,标准误计算公式为:其中,分别为两个样本的容

量。

(4)计算q的临界值();(5)统计决断。

15.什么是明视觉?什么是暗视觉?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明视觉和暗视觉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在两种亮度范围内作用于视觉器官而产生的视觉现象。

考研复试精品资料光刺激的亮度在约3个坎德拉以上时,主要由人眼锥体细胞获得的视觉称明视觉或锥体细胞视觉;光刺激的亮度约在10-3尼特以下,即在暗适应情况下主要由杆体细胞获得的视觉称暗视觉或杆体细胞视觉。人眼视网膜中央凹内锥体细胞最多,视网膜边缘只有少数锥体细胞掺杂在杆体细胞中。杆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边缘,中央凹内没有杆体细胞,而偏离中央凹20。时,单位面积上的杆体细胞密度最大。明视觉主要是中央视觉,而暗视觉则是边缘视觉。因此在微光条件下,如想发现发光暗淡的星星,把目标保持在视觉注视中心反而不如以边缘视觉观察时清楚。

16.如何提高实验者的内部效度?

【答案】内部效度的目的是保证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的确定性。就实验而言,就是要保证因变量的变化确系由特定的自变量所引起。由于除自变量外,任何其他外部变量都可能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使其效果与自变量的效果混淆在一起,从而使我们难以判断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确定性,或对其关系做出错误的结论、推论。因此,要使研究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就必须控制各种外部变量,消除它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

17.简述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的步骤。

【答案】选好常模团体;依据科学原则选定常模团体中一个代表性样本;标准化施测;标准化统计分析;X寸实施结果进行科学的标准化解释。

18.红光为什么能保护暗适应?

【答案】红光可以相当有效的刺激锥体细胞而几乎不能刺激杆体细胞,在戴上红色护目镜之后,杆体细胞就几乎处于暗适应状态了。

19.反应指标应该有什么要求?

【答案】实验中的反应指标一般需要具备下列特点:指标要具有有效性;要具有客观性;指标要能够数量化;指标要能够精确地、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化。

20.说说何为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以及研究它的意义。

【答案】内隐记忆与学习是指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记忆与学习过程。研究两者尤其是研究两者与外显学习与记忆的关系对于揭开人类记忆与学习的真实面纱至关重要,关于两者的研究极大的丰富了记忆与学习理论。

21.论述面部表情研究方法。

【答案】包括:面部表情的直线量表、面部表情的圆形量表、面部表情的三维模式图、表情判断的早期方法、面部表情的现代测定技术

22.说明立体镜的原理。

【答案】由立体的不同部分投射到双眼视网膜的视像差会形成深度知觉这一原理制成。

23.写出二项分布平均数及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并指出在心理实验研究中的用处。

【答案】。二项分布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主要用于解决含有机遇性质的问题。所谓机

遇问题,即指在试验或调查中,试验结果可能是由于猜测而造成的。比如,选择题目的回答,选对选错,可能完全由猜测造成的。凡此类问题,欲区分由猜测而造成的结果与真实的结果之间的界限,就要应用二项分布来解决。

24.简述真分数理论的基本假设。

【答案】经典测量理论假设,观察分数与真分数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由此得出真分数理论模型:X=T+E。根据这一模型可以引申出3个相关联的假设公理:①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即E(X)=丁或£(E)=0。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即P(T,E)=0。③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即p(E,E)=0。其中,②③假设

考研复试精品资料说明E是个随机误差,没有包括系统误差,①假设说明E是个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25.情绪实验时,常用的因变量指标有哪些?

【答案】生理指标、主观体验指标、行为指标。

26.标准分数与原始分数的优点。

【答案】标准分数的优点:①Z分数是以一批分数的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等距量表。Z分数不仅具有可比性,而且还具有可加性,它由符号与绝对值两部分构成。正负符号表示原始分数在平均数之上或之下,绝对值表示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②Z分数与原始分数X的分不形态相同。③任何一组原始分数经过转换为Z分数以后均有2=0、Sz=l,所以可以利用Z分数对不同测验分数进行比较。如果原始分数属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则z分数的范围大致在-3.00到+3.00之间(约占全体的99.73%)。原始分数的优点:直观反映出个体间测验分数上的差异。

27.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以及刺激强度与感受性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1)论述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指出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例关系。

(2)论述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的定义,指出E=l/R

(3)论述差别感受性与绝对阈限的定义,说明韦伯公式。

28.用算术平均数度量集中趋势存在哪些缺点?试举例说明。

【答案】其缺点有: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如果出现模糊不清的数据时,无法计算平均数,因为平均数的计算需要每个数据的加入。

如,有两组物理成绩:

第一组:25,37,32,60,100,99,96

第二组:63,72,60,68,63,62,61

尽管两组成绩的平均分相等都约为64,但由于极端数据的存在,64不能很好地代表第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却较好地代表了第二组数据。

29.简述因变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敏感性?

【答案】因变量的可靠性是指因变量的观测的信度,即对同一被试重复观测的结果应是相同或相近的。有效性是指实验中观测的因变量正是实验者欲研究的符合研究目的的心理或行为反应。敏感性与有效性直接相关,敏感的观测可以提供精确和完整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情况。

30.有人说:“t检验适用于样本容量小于30的情况。Z检验适用于大样本检验”,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答案】选择t检验还是Z检验的主要标准不是样本容量大小,而是欲检验的总体是否为正态分布以及总体方差是否已知。如果总体为正态而方差又已知,使用Z检验就可以了;而如果总体为正态而总体方差未知,就需要用无偏估计量来代替总体方差,这时应进行t检验;如果总体并非正态而总体方差也是未知的,在样本容量大于30时,可以用Z检验但不能用t检验。如果总体非正态而样本容量又小于30,既不能用Z检验也不能用t检验,需要使用非参数检验。

31.试述分层抽样的原则和方法。

【答案】分层抽样是按照总体上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部分,在分别在每一部分中随机抽样。分层的总的原则是:各层内的变异要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变异越大越好。在具体操作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研究人员可根据研究需要依照多个分层标准,视具体情况而定。

32.为什么方差分析能够分析出几个平均数的差异?(北师大,2001)

【答案】方差分析的基础是方差的可分解性,它可以将来自于多个途径的变异从总变异中分解出来,而后通过检验来判断某种处理产生的变异量的大小。

2024年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题库[仿真+强化+冲刺]

北华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一)

一、简答题

1.正态分布的标准差有何统计意义?在统计检验中为什么会用到标准差?

【答案】正态分布的标准差仍然是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度量指标,在统计检验中,标准差成为度量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差异的重要度量指标。

2.简述统计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定义及其关系。

【答案】(1)统计检验中两类错误即α错误和β错误。α错误是指当零假设成立时,拒绝零假设犯的“弃真”错误,也叫Ⅰ型错误;β错误是指当零假设不成立时,未拒绝零假设所犯的“取伪”错误,也叫Ⅱ型错误。

(2)α错误和β错误相互之间的关系是:α大时,β小;α和β不能同时减少。

3.记忆实验中的自变量种类、反应变量指标及无关变量有哪些?

【答案】自变量可能包括:记忆材料的性质、时间、方式等;因变量可能包括记忆效果、记忆精度和广度以及所需时间等a无关变量有环境干扰因素、被试自身因素和程序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因素。

4.非参数检验方法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1)一般不需要有严格的前提假设。

(2)非参数检验特别适用于顺序资料(等级变量)。

(3)很适用于小样本,且方法简单。

(4)最大的不足是未能充分利用资料的全部信息;

(5)非参数方法目前还不能处理“交互作用”。

5.什么是区分度?如何选择合适的区分度计算方法?并分析其合理性。

【答案】区分度是指项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也就是项目的效度。常以高分组与低分组在该项目得分的平均数的差异表示,或以该项目得分与测验总分的相关表示。确定区分度的方法:根据测验的目的,以及项目记分和测验总分两个变量的性质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①项目鉴别指数法。②相关法。

6.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使用特点。

【答案】算术平均数的优点有反应灵敏;计算严密;计算简单;简明易解;适合于进一步用代数方法演算;较少受抽样变动的影响。缺点有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如果出现模糊不清的数据时,无法计算平均数,因为平均数的计算需要每个数据的加入标从算术平均数的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如果一组数据是比较准确,可靠又同质,而且需要每一个数据都加入计算,同时还要作进一步代数运算时,用算术平均数表示其集中趋势最佳。

二、综合题

7.信号侦察论与传统的阈限测量有何不同?

【答案】传统的阈限理论认为:作用于感受器的一个刺激,引起一系列的冲动,在大脑中枢发生了一种效应。这种中枢效应的大小随着刺激的强度、感受器的感受性、传导通路的效率和中枢的活动水平背景而发生变化。如果在以此实验中,中枢效应的大一定的最小量,中枢将发生冲动,产生一个“我感受到了”,引起在这个最小效应的刺激,就是这一次实验中的刺激阈限。阈限可以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绝对阈

考研复试精品资料限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信号检测论认为:被试觉察信号有一个中枢神经效应,这种效应随着每次刺激呈现,时刻都在变化。信号总是在噪音的背景上产生,信号的影响和噪音的影响都被假定为正态分布,这两种分布由于信号比噪音微弱增强,故有一定的重叠,而使信号和噪音都可能引起同一程度的感觉。人类觉察是建立在统计决策论的基础上,就是说被试选择一个标准,当给定的刺激超过这个标准时,被试反应“有”,否则则说“无”,而这个反映标准的选择由很多因素(如感受性、利益得失、动机、态度、情绪、意志等)决定。这个反应标准就是阈限,而不是感觉本身的东西,它包括两个独立的指标:一个是感觉辨别力指标(d’),表示感知能力,又称为感觉敏感性;另一个是反应偏向,可用似然比值(B),有时也用报告标准(C)来表示,它包括利益得失、动机、态度等因素。

传统心理物理学测定阈限的方法有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平均误差法;信号检测论测定阈限的方法有有无法、评价法。

信号检测论能把被试的辨别力和他的反应偏向分开,而以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定的感觉阈限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混合物。信号检测论的引入,确实解决了一些传统心理物理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方法学上,传统方法的缺点是缺乏对噪音的测量。实际上,人的辨别乃是喜好及噪音的函数,也就是说,信号固然是信息,但噪音也是信息,决不能忽视,信号检测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两类变量的测量,它明确建立反映噪音变量的虚惊概率,这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对辨别力的估量不可缺少,而且,对于被试主观态度或反应偏好的测量更有重要意义。因此信号检测论由于建立击中和虚惊两个经验尺度,在感性的测量上,把主观态度区分开来,这是心理物理法的重大突破。

信号检测论在重视对信号的测量的同时也强调了对噪音的测量的重要性,它借着辨别力和反应偏向的指数,独立处理感受性和主观态度两类变量,无疑对传统心理物理方法是一个发展,显示了其优越性。

8.简述减数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在表象心理旋转试验中,如何运用减数法的原理获得表象心理旋转的速度?

【答案】减数法的逻辑思想是,在安排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时作业中,其中一个作业包含有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加工阶段,而其他方面则相同,从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差异即可判断那个特有的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像简单反应时、分辨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差异可归结为分辨过程、选择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基本的时间一即简单反应时间三者都相同。这种方法可从测得的总反应时间中,分析出研究者感兴趣的过程,这一过程可通过设计不同的任务,插入或删去一个加工阶段、不改变其他加工阶段来实现,原则上连续相减可获得每个加工阶段的持续时间。在认知心理学中,经常应用减数法提出很多信息加工的过程分析和一些新的理论构思。

在表象心理旋转实验中,选取不同的字母或数字(如R、J、G、2、5.7等)为实验材料,将这些材料取正面或反面以及六种不同的倾斜度随机呈现,被试的任务是辨别呈现的字母或数字是正写的还是反写的,并在反应后记录反应时间。如果不同旋转角度图形的辨认时间不同,说明在辨认图形时首先将倾斜不同角度图形的表象加以旋转,然后再去辨认,这样就造成不同旋转角度的辨认时间不同了。也就是说,被试在表象心理旋转实验中有一个心理旋转阶段和一个辨认阶段。辨认阶段即简单反应时阶段就是材料正面呈现时的反应时间,而心理旋转的时间就是被试对按某种倾斜度呈现的字母或数字的反应时间减去辨认时间。所以,表象心理旋转的速度也即心理旋转的时间除以倾斜的度数。

2024年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二)

一、简答题

1.测验分数为什么要合成,说明合成测验分数的主要方法。

【答案】测验分数要合成是因为在实践中只处理单一测验分数的情况很少,经常需要将几个分数或几个预测源组合起来,以便了解总体情况或进行总的预测。例如,高等学校录取新生不能只根据某一门学科,而必须将多门学科综合加以考虑,这就涉及到测验分数的合成。

合成测验分数的主要方法有:临床诊断法,即一种根据直觉的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加权,而获得结论或预测的方法。加权求和合成,用于能大体同时获得,所测特质间有代偿作用的连续性资料。多重回归,用于求效标估计与预测变量之间数量关系式的计算。因素分析用于从众多变量中,抽出少数几个共同因素,并推知因素的性质。还有用于确定分数线的多重分段法。

2.t检验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保证统计分析的有效性?

【答案】①总体正态分布。②总体方差未知。③两组比较,多组比较时最好用方差分析。

3.如何正确认识“心理测验”?

【答案】心理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与其他测量相比有其独特的性质:①相对性。首先,心理测量的精确性是相对的。它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并且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分析的精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度高。其次,心理测量的结果是相对的。它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亦即没有绝对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有的心理测量都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也就是只有顺序量表的特征。②间接性。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其内隐性决定了心理测量只能是一种间接测量。③客观性。心理测量的工具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

4.在被试取样时,应该根据哪些因素确定样本的大小?

【答案】(1)当进行平均数的估计时,当a确定后,总体标准差α和最大允许误差d是决定样本容量的两个因子。

(2)当进行平均数假设检验时,需要同时考虑显著性水平α、统计检验力β总体标准差α以及所假设的总体差异σ四个因子。

5.举例说明相关程度很高的两个变量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答案】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①二者之间必须有可解释的相关关系;

②二者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因”的变化在前,“果”的变化在后,二者顺序不能变;③二者不能是虚假关系(即一种关系被另一种关系被另一种关系取代后,原来的关系被证明不成立);④因果决定的方向不能改变。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一种共变关系,即一种变量发生变化,另一种变量也相应地朝相同或相反方向发生变化。但有高相关的两个变量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如一般情况下,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物理成绩也会比较好,即两者存在很高的正相关。但是,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之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而且无法确定二者谁决定了谁,即不能满足因果关系的②④两个条件,所以不是因果关系。

6.什么是明视觉?什么是暗视觉?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明视觉和暗视觉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在两种亮度范围内作用于视觉器官而产生的视觉现象。光刺激的亮度在约3个坎德拉以上时,主要由人眼锥体细胞获得的视觉称明视觉或锥体细胞视觉;光刺激的亮度约在10-3尼特以下,即在暗适应情况下主要由杆体细胞获得的视觉称暗视觉或杆体细胞视觉。人眼视网膜中央凹内锥体细胞最多,视网膜边缘只有少数锥体细胞掺杂在杆体细胞中。杆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边缘,中央凹内没有杆体细胞,而偏离中央凹20。时,单位面积上的杆体细胞密度最大。明视觉主

考研复试精品资料要是中央视觉,而暗视觉则是边缘视觉。因此在微光条件下,如想发现发光暗淡的星星,把目标保持在视觉注视中心反而不如以边缘视觉观察时清楚。

二、综合题

7.什么是反应时间的相加因素分析法?举例说明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式。

【答案】反应时的相加因素分析法由斯腾伯格提出,其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相互制约,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布独立,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事先可以发现或观察到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通过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将各因素所需时间相加,从完成各阶段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阶段以及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它以信息的加工方式是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的。

心理学研究中应用范式的举例: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让被试先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要求被试判定该数字刚才是否识记过,按键反应,并记下反应时间。通过一系列实验,斯腾伯格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对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或低劣)、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或否定)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他认为信息提取过程包括相应的四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他认为,测试项目的质量对刺激编码阶段起作用,识记项目的数量对顺序比较阶段起作用,反应类型对决策阶段起作用,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对反应组织阶段起作用,这些加工阶段是通过严密的推理得到的。

8.论述人格测验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人格测验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陈量表。自陈量表假设被试充分地了解自己,并且对题目作真实的回答这显然是靠不住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对H己的各个方面作全面而正确的观察。问题:在个人评估自己行为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应定势;在指导语有意要求或测验标题内容明显时,被试会歪曲自己对问卷的真实反应。

(2)投射测验。鉴于心理学家和临床工作者对人格的深层结构或无意识仍保持相当兴趣,投射测验作为相应的测量工具仍有其地位。因为其他人格测验根本就不以无意识内容作为测量对象。问题:投射测验作为一种测验工具,在评分、解释的客观性及信度、效度等测量指标上有待提高。

(3)情景测验。情景测验法是在自陈量表法和投射法之外另一种测量人格的方法,与二者相比更接近真实生活情景,多数情况下被试不知道测验的目的,所以不可能作假,简述人格测验中存在的问题其他测验方法相结合,能有效进行人格评定或选拔合适的人员。情景测验的缺点是:施测困难,一次只能测量少数几个被试,费用高;受测者在特定情景中的行为有特殊性,不一定能推广到其他情境中,评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依赖于主试的经验,误差不容易控制。

考研云平台

本文TAG: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考研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