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云平台

2024年北华大学04010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精品资料

admin 2024-03-10 00:16:21 考研复试 36 ℃ 考研云平台
考研云平台

2024年北华大学04010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精品资料

【电子书】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精品资料

说明:本套考研复试资料由本机构多位高分研究生潜心整理编写,2024年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一、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资料

1.《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相关资料

(1)《教育学基础》[笔记+课件+提纲]

①《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笔记。

说明:本书重点复习笔记,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提高复试复习效率,考研复试重要资料。

②《教育学基础》本科生课件。

说明:参考书配套授课PPT课件,条理清晰,内容详尽,版权归属制作教师,本项免费赠送。

③《教育学基础》复试复习提纲。

说明:该科目复习重难点提纲,提炼出重难点,有的放矢,提高复试复习针对性。

(2)《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含答案)

①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辨析题精编。

②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名词解释题精编。

③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④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分析论述题精编。

说明:本题库涵盖了该复试科目常考题型及重点题型,根据复试考试要求进行了分类整理汇编并给出了详细答案解析,针对性强,是考研复试重要资料。

(3)《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模拟题[仿真+预测+冲刺]①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

说明:严格按照本科目最新复试题型和难度出题,共五套全仿真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复试重要资料。②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复试复习效果检测使用。共五套核心题库,均含有详细答案解析,考研复试复习重要资料。

③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说明:考研复试冲刺预测。共五套冲刺预测试题,均有详细答案解析,最后冲刺重要资料。

二、复试资料全国统一零售价

2.本套考研复试资料包含以上一、二部分(不含教材),全国统一零售价:[¥]

特别说明:

①本套复试资料由本机构编写组按照考研复试大纲、复试真题(回忆)、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整理收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②复试资料中若含有真题及课件为免费赠送,仅供参考,版权归属学校及制作老师,在此对版权所有者表示感谢,如有异议及不妥,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无条件立即处理!资料若有更新,免费赠送电子版。

三、202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指定/推荐参考书目(资料不包括教材)

3.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参考书

《教育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四、本套考研资料适用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版权声明

编写组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封面............................................1

目录............................................4

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复试备考信息.........................6

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参考书目...........................6

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招生适用院系.........................6

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笔记.......................7

《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核心笔记..............................7

第1章绪论......................................7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7

考研核心笔记.....................................7

第2章教育功能....................................11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1

考研核心笔记.....................................11

第3章教育目的....................................1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15

考研核心笔记.....................................15

第4章教育制度....................................22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2

考研核心笔记.....................................22

第5章教师与学生...................................2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29

考研核心笔记.....................................29

第6章课程......................................35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35

考研核心笔记.....................................35

第7章课堂教学....................................46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46

考研核心笔记.....................................46

第8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54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54

考研核心笔记.....................................54

第9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61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61

考研核心笔记.....................................61

第10章学生评价...................................67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67

考研核心笔记......................................67

第11章教师的教育研究.................................74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74

考研核心笔记......................................74

第12章教育改革与发展.................................79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79

考研核心笔记......................................79

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辅导课件........................86

《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辅导课件..............................86

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复习提纲........................154

《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复习提纲..............................154

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167

《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辨析题精编.........................167

《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名词解释精编........................177

《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184

《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分析论述题精编.......................197

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题库[仿真+强化+冲刺]................222

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222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一).............222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二).............232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三).............241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四).............252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五).............264

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274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一).............274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二).............283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三).............295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四).............303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终极预测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五).............314

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324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一).............324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二).............335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三).............345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四).............355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冲刺狂背五套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五).............365

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复试备考信息

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参考书目

《教育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招生适用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笔记

《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核心笔记

第1章绪论

考研提纲及考试要求

考点:教育的要素

考点:教育的形态

考点:教育的起源

考点: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考点:教育学的萌芽西方教育学的萌芽

考点:教育学的发展

考点: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考研核心笔记

【核心笔记】教育的认识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给教育下定义的两个角度

社会角度

广义:增进知识、技能,影响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的活动

更狭义:思想教育活动

个人角度将教育等同于学习或发展过程

2.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学习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三者关系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3.教育的形态

非制度化与制度化的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核心笔记】教育的历史发展

1.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教育与其他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皈依于神或天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

教育的生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2.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1)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最早的学校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

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

古代学校的特征:古典学校,培养统治人才,个别化教学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工业社会的教育新特征:

现代学校出现、发展。

新建适合科技发展的新学校

逐步改造传统学校

政府购买、接管教会学校

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突出教育的生产性。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教育的复杂性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

(3)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展望

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教育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核心笔记】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西方教育学的萌芽

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

我国教育学的萌芽

孔子:《论语》

孟子:《孟子》

老子:《老子》

庄子:《庄子》

朱熹:《四书集注》《礼记》《中庸》《学记》《大学》

韩愈《师说》

程颐、程颢:《二程遗书》

王守仁:《传习录》

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与著作

夸美纽斯:其论著《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是公认的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洛克:《教育漫话》

卢梭:《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2.教育学的发展

(1)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代表人物:

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

拉伊《实验教育学》

主要观点:

反对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提倡运用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和方法把教育实验分三个阶段指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主张进行定量研究

缺点:过于量化,不能够涵盖教育学问题

(2)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

代表人物与著作:

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

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

主要观点: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文化的历史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过程是历史文化过程

教育研究应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

教育目的是促进“社会的个体化”,培养完整的人格,“陶冶”、“唤醒”

特点:哲学气息浓厚、难以对现实的教育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夸大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

(3)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教育学。

代表人物: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基本观点:

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与生活合一

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

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堂,而非学科知识体系

缺点:忽略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基本观点:

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客观条件的影响

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

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过程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5)批判教育学

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

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

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阿普尔《教育与权力》

吉鲁《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

基本观点

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具有“不公平、不公正”性教育的阶级性

人们已经丧失对教育阶级性的“意识””

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重点考察教育生活中的利益关系问题

缺点:有“破”无“立”

教育学发展的总体特征

教育学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教育学研究形成不同的传统和风格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

3.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当代教育学的新特征:

研究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多样化

教育学发生分化,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形成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辅导课件

《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辅导课件

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复习提纲

《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复习提纲

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辨析题精编

1.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

【答案】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任何教学组织形式必然要涉及到对教学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安排,因此,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但教学活动总是处于一定的时空限定之中,表现为对时空的创造性应用,比如开放课堂、分层教学等教学组织方式,就是对教学空间的设置。因此,教学组织形式也体现为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

2.生产力决定教育性质。

【答案】错误。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即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教育的结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3.学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上,而不应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

【答案】错误。

4.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答案】错误。

5.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是指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答案】错误。

6.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答案】正确。

7.教育现代化就是学校现代化。

【答案】这种认识具有片面性。不能将学校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完全等同。学校是教育的组织机构,也是教育的主要形式。而教育在广义上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因此,教育活动既可以发生在学校,也可以不发生在学校。教育现代化在抽象的意义上属于观念形态,代表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理念、理想形态以及实现这一形态的过程。学校现代化无法包含教育现代化丰富的内涵和本质。

8.教育制度化是任何国家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教育制度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是人类与自然、社会相互合作、相互发展的规律使然。人在不断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探寻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制度化是人类必经的历史阶段,通过人类理智化的成果——制度,实现有序社会的理想。但制度不是万能的,人类通过制度改造社会的同时,也陷入了制度化的囚笼,并带来了人自身的制度化,从而感受到自由的危机。因此,对于教育制度化应该历史地看待。虽然制度化不可避免,但要在制度化的过程中解决人类自身的危机。

9.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受教育程度。

【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教育对政治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而且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

①教育传播科学真理,启迪人的民主观念。只有具有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的公民,才能建立民主的社会和民主的政体。

②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民主化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追求,它表现为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即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是一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

③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民主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的政治素养,推动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提高至整治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民主教育本身能直接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民主的教育中增强民主意识,成为推动民主政治的中间力量。

(3)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越能培养公民意识,认识民主价值,推崇民主措施,推动民主化进程。所以,一个国家民主程度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受教育程度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0.美育就是素质教育。

【答案】错误。

11.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

【答案】以上观点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1)教育目的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活动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的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二者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总的要求或共同的质量标准;培养目标则是不同层次、类型学校或专业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

(3)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即培养目标不能脱离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要体现、落实在培养目标之中。

总之,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因而,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所以此命题是正确的。

12.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答案】错误。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而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除了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包括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制定者的教育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13.终身教育就是成人教育。

【答案】错误。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其思想主张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打通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阻隔,拓展到全社会。终身教育是在成人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成人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14.德育、智育、美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是相互关联的。

【答案】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因此,这种观点正确。

15.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是:①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②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③人身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个人本位论者认为,如果按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能的健全发展。

【答案】错误。个人本论的主要观点是:①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②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③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的得到发展。个人本位论者认为,如果按照社会要求去要求个人,这些社会要求就会阻碍个人本能的健全发展。

16.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答案】错。教师有多种角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教师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现代的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活动,而且是师生相互交往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客体活动是相互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学生的朋友、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同时教师自身还是学习者和学者。

17.学校教育应确立德育为首的目标。

【答案】这种认识是正确的。通常认为学校教育由德、智、体、美、劳五育构成,五育之间的关系是:德育首位,统领其他各育,智育是基础和条件,美育、体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是途径。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往往智育首位,德育实效性难保。

18.杜威属于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

【答案】杜威曾说过“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因此,有人说杜威是教育无目的论者。但这段话只不过是杜威对目的主体问题做的一点提示。在杜威的哲学和教育理论中,杜威明确承认目的和教育目的的存在。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所有的目的都

是人的目的,没有人的参与和介入,任何活动不仅不会有目的,而且活动本身根本就不会存在◦在讨论杜

威的教育目的时,关键在于搞清楚杜威支持什么样的目的,反对什么样的目的。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认为外在的教育目的不能顾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固定的目的不具灵活性,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具体情况;终极的目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他明确提出,“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实际上杜威是将“生长”作为其教育的目的。因此,杜威主张以生长为教育的目的,其主要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在于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儿童从教育本身中、从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

19.教学只不过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答案】错误。

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大教学小课程观。它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是包含其中的,课程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第二种观点是大课程小教学观。它认为课程涵盖的范围要宽于教学,教学只不过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只是指课程的实施与设计。

这两种观点看似截然相反,其实是相互关联的。课程主要强调学习的范围,教学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课程与教学属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认为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20.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主要通过培养具有创新活力的文化人来实现。

【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以文化为中介,客观上起着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作用。正因为教育的独特作用,才使得人类积累的文化代代相传。

②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做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去伪存真,向学生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文化,这既能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更能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选择和批判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③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是内在的教育过程本身。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整合,形成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二是外在的交流活动。如互派留学生、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等,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

④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3)人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教育通过有组织有系统地把人类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使受教育者具备创

造和更新文化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同时造就与发展相关的个性与创造力,因此本题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2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答案】这种观点正确,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作为二者之间中介的德育内容与方法。但选择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基本依据是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同时,选择的过程也必然受到教育者德育理论认识的影响。因此,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是基本矛盾。

22.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答案】错误。

23.“教育先行”是20世纪现代社会的新现象,它意味着教育发展必须先于社会的物质发展。

【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教育先行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教育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我国正处于现代工业化的过程之中,同时又面对知识社会时代的来临,知识不仅是力量,而且成了第一力量。这对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知识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靠教育来传播最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创新性人才。

24.师生关系是由教师来决定的。

【答案】错。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既有主观的、教育内部的、直接的,也有客观的、教育外部的、间接的。首先是教师因素,教师的态度、领导方式、教师的智慧和人格因素都影响着师生关系。其次是学生因素,学生对教师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的亲疏。再次是环境方面,包括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组织环境。

25.双轨学制是资产阶级学制,不适合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僵化认识导致一些人认为一国的学制必然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因此,资本主义采纳的学制会带来社会的不平等,造成阶级的分化,不适合社会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能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接受教育,人们的教育需求越来越成为学制变化的依据,无论单轨学制、双轨学制还是混合学制,都是基于人们的需求而产生的。现代社会,各国学制更为复杂的原因即在于此。因此,题目中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26.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

【答案】错误。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如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只有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个体身心发展在各个阶段并不是匀速前进的,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的状态,如人生最初的婴儿期和少年期是儿童进入成年期以前的两次加速期。这说明人的发展存在关键期,因而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此外,人的身心发展还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整体性的特点,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

27.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培养目标。

【答案】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级合格人才的总要求或共同标准,培养目标是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如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的类别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培养目标均会不同。教育目的直接反映的是教育方针的有关思想和规定,间接反映的是一定时代社会生产和政治经济对人才的共同要求。培养目标则在宏观上体现教育目的对人才质量的共同要求,微观上体现各类别各专业的不同培养任务以及社会用人市场的专业需要。因此,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之间既是联系的又是区别的,彼此是一般和具体的关系,教育目的的落实离不开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要体现教育目的。

2024年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题库[仿真+预测+冲刺]

北华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

2024年教育学基础考研复试五套仿真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一)

一、辨析题

1.现代教育旨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答案】正确。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不同于相对封闭而稳定的传统社会,具有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教育要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就不能只是再生产既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而且,面向未来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这说明教育不仅要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还要培养社会进步与变革的引领者和促进者。

2.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废除对学生的惩罚。

【答案】错误。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理想师生关系的标准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关系;合作共享、共同成长的关系。

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一直是教育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以此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警示和管教。在学校中,教师在运用惩罚这一辅助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前提是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即不能严重损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其目的在于制止不正当行为的再一次发生,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刺激,使其达到心灵的转变,以纠正错误行为。所以,适当的惩罚有利于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建构。因此,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3.教学只不过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答案】错误。

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大教学小课程观。它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是包含其中的,课程只是教学的一个部分。第二种观点是大课程小教学观。它认为课程涵盖的范围要宽于教学,教学只不过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只是指课程的实施与设计。

这两种观点看似截然相反,其实是相互关联的。课程主要强调学习的范围,教学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课程与教学属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认为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4.双轨学制是资产阶级学制,不适合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僵化认识导致一些人认为一国的学制必然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因此,资本主义采纳的学制会带来社会的不平等,造成阶级的分化,不适合社会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能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接受教育,人们的教育需求越来越成为学制变化的依据,无论单轨学制、双轨学制还是混合学制,都是基于人们的需求而产生的。现代社会,各国学制更为复杂的原因即在于此。因此,题目中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5.学校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训练上,而不应该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

【答案】错误。

这种观点割裂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将能力和知识割裂开来。(1)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一系列子技能构成,如果不去有效地教会学生掌握这些子技能,并对这些子技能进行概括、协调和整合,忽视学生对于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掌握,而一味地追

求解决问题一般方法的训练,对于达到效果只能是徒劳。(2)知识的掌握是能力提高的前提,而能力的提高又为知识的掌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二者互为前提,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

6.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受教育程度。

【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教育对政治的作用不仅表现在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而且可以促进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

①教育传播科学真理,启迪人的民主观念。只有具有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的公民,才能建立民主的社会和民主的政体。

②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民主化是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追求,它表现为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即入学机会的平等、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和教育结果的平等。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是一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

③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民主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的政治素养,推动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提高至整治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民主教育本身能直接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民主的教育中增强民主意识,成为推动民主政治的中间力量。

(3)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越能培养公民意识,认识民主价值,推崇民主措施,推动民主化进程。所以,一个国家民主程度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受教育程度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7.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培养目标。

【答案】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级合格人才的总要求或共同标准,培养目标是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或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如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的类别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培养目标均会不同。教育目的直接反映的是教育方针的有关思想和规定,间接反映的是一定时代社会生产和政治经济对人才的共同要求。培养目标则在宏观上体现教育目的对人才质量的共同要求,微观上体现各类别各专业的不同培养任务以及社会用人市场的专业需要。因此,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之间既是联系的又是区别的,彼此是一般和具体的关系,教育目的的落实离不开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要体现教育目的。因此,不能将教育目的与教育培养目标相等同。

8.课程是教学的内容。

【答案】把课程视为教学内容是教学论的基本主张,但却与课程论对课程认识有所不同。在课程论者看来,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的内容,广义的课程甚至与教育相等同,即便在狭义上,课程论者认为课程除了指向教学内容,还包括教学模式。因此,这种看法只是一家之言。

二、名词解释

9.个人本位论。

【答案】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10.校本管理。

【答案】校本管理是指学校在教育方针与法规的指引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自主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实施校本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①教育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②倡导集体参与、共同决策;③开展校本研究,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决策能力。

11.外铄论。

【答案】外铄论也叫环境决定论,它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或要求,以及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它是一个关于解释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名词,和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相对。外铄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华生、斯金纳。

12.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

【答案】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泰勒所提出的四个问题,实际上揭示了课程组成的四个部分,也明确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他的课程原理系统、完整并且重点突出,其中,确定教育目标是主要而基础的一环。泰勒的课程原理被称为“目标模式”,对课程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至今仍在西方课程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3.道德两难法。

【答案】道德两难法。柯尔伯格在明确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14.教育评价。

【答案】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15.教育目的的意义。

【答案】教育目的的意义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育任务的确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具有重要意义:(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作用;(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作用;(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作用。

16.正式群体

【答案】正式群体是在校行政、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制度、管理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它通常包括班级学生群体、班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等。正式群体的目的与任务明确,成员稳定,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与工作计划,活动开展频繁。正式群体如果组织得好,就能有力地团结、教育全班学生共同前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重要作用。

17.情感陶冶法。

【答案】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

18.教育的社会横向流动功能。

【答案】教育的社会横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和训练,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与社会组织中作水平的流动,即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结合个人的意愿与可能条件更换工作地点、单位、任务,改变其环境而不提升其社会阶层或科层结构中的地位。

三、简答题

19.简述施瓦布的实践模式的利弊。

【答案】实践模式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追求课程的实践性,重视课程开发中结果与过程、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主张用集体审议的方式解决课程问题,同时把教师和学生视为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

实践模式改变了专家开发课程的思想,突出了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人员课程开发的参与,从重视理论研究转向了重视实践的研究,更加贴合实际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但是,过于注重实践性就易于忽视理论而走向相对主义的极端,而且集体审议是一种理想的实践模式,在现实中很难做到。

20.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后进生一般是指品行差、学习差,或品学皆差的学生。他们人数虽少,但需要对他们做的教育工作则十分艰巨而繁重。无论是为了教育或其本人的提高,或是维护与促进班集体的发展与提高,都要

求认真做好每一个后进生的教育工作。转化后进生可以采用个别教育工作的方法。个别教育工作是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需要和问题而单独进行的教育,一般包括个别谈心、道德谈话、个别指导、辅导和帮助等。

后进生一般都有他们各自的显著特点与缺点,这往往是使他们落后的重要根源。做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就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和缺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只有经过深入细致、艰苦的工作,才能获得成效。转化后进生没有固定的方法,需要班主任根据具体情况,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1.课题研究成果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案】课题研究成果是对课题进行研究、分析而获得的某些论点和见解,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而言有文字和实物两大类。文字类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为主的研究报告及有关建议书,实物类包括实物模型、有关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2.谈谈你对现代学校管理发展趋势的认识。

【答案】现代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为:

(1)学校管理法治化。

(2)学校管理人性化。

(3)学校管理校本化。

(4)学校管理信息化。

23.夸美纽斯教育思想。

【答案】夸美纽斯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特别强调教育的自然性:首先,他认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天赋予人的自然本性是同样的,人应受到同样的教育(“人人均应受教育”“人人均须学习一切”);其次,人与自然均应遵循同样的法则──秩序,教育可以从自然的法则中找到教育法则,教育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秩序”“每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再次,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泛智论”的集中体现)的口号,不仅拓宽了教育的知识范围,也提出了教育普及的理想;最后,以“泛智论”和教育适应“自然”为依据,论述了学习的程序,提出了统一学制系统。他把学习分成四个时期:婴儿期(出生至6岁)、儿童期(6至12岁)、少年期(12岁至18岁)和青年期(18岁至24岁),相应地成立四种学校,即母音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同时规定了各级学校学习的不同内容。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和一些教学原则与方法。他的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

24.简述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思想。

【答案】(1)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2)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3)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理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4)强调教学的教育性。

(5)提出了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5.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审美教育有何联系?

【答案】(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包括审美教育在内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的内涵有:①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②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③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④指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所指的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能力上的和谐统一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教育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审美教育,也就不能称其为全面发展。

(2)审美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考研云平台

本文TAG: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考研云平台